11月30日,俄罗斯国防部国家国防管理中心主任米津采夫表示,从2019年起外国军用舰艇在使用北极航道航行前,须向俄政府相关部门通报。
而就在10月,俄军装备了首个适用于北极地区的“道尔-M2DT”防空导弹营。“道尔-M2DT”防空导弹系统是专门针对北极地区气候和地形条件研制的,具有独特的越野能力,并能在零下50摄氏度的极寒条件下作战。
同样在10月,美国“哈里·杜鲁门”号航空母舰自1991年以来首次越过北极圈进入北极,随后前往挪威参加北约“三叉戟接点”军演。这次军演是北约冷战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军演,战争威慑意味极为强烈。
北极地区正在成为“北极国家”“近北极国家”和“重要北极利益攸关国”战略博弈的“新战场”,这些国家围绕北极资源、军事安全等方面的战略博弈不断升温。
北极地区战略资源极为丰富。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报告显示,北极圈内已探明并可用现有技术进行开发的石油储量约为900亿桶,占世界未探明石油储量的13%;天然气储量约为1669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未探明储量的30%;液化天然气约为441亿桶,占世界未探明储量的20%。
从地理位置考量,北极地区军事战略价值极为重要。北极地区地理纬度高,视野开阔,是战略预警的特殊地带。从理论上分析,北极到北半球任何一个地区的距离都是最短的。从目前拥有核武器国家的现有打击能力看,从北冰洋发射导弹几乎可以覆盖整个北半球,具有极强的军事威慑力。
在不少国家看来,如今北极冰雪融化的趋势以及现代化武器的发展正是增强北极军事存在的一个契机。哪个国家控制了北极航道,其海军舰队就可以经北极航道迅速在指定海域集结部署。另一方面,北冰洋的表面常年被冰雪覆盖,冰层较厚,为战略核潜艇等军事武器提供了天然的隐蔽保护。
基于上述原因,世界各国加紧了对北极控制权的争夺,在北极地区拥有地缘优势的8个环北极国家成为北极战略博弈的主要“参演人员”,围绕北极地区各种权益的争夺导致北极地区军事化愈演愈烈。
作为北极地缘政治博弈的主角,俄美两国的北极关系构成一直是推动北极国家关系发展的主导型力量。在过去的20多年中,尽管不时有矛盾冲突,但两国一直小心翼翼地维系着表面上的“和平”局面,直至乌克兰危机爆发,双方之间脆弱的平衡被彻底打破。随着特朗普政府能源政策的逐步明朗,俄美在北极地区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不断增大。
除了美俄,加拿大也是重要的北极大国,虽然其在国际事务上表现“温和”,然而在北极问题上却一直是坚定的利益捍卫者。加拿大军队自2001年就开始对北极地区进行巡视,并在北极地区建立了两个军事基地。2007年,加拿大宣布组建一支北极陆军兵团,以保卫加拿大在北极地区的领海与岛屿主权。2017年6月,加拿大政府颁布了新的国防政策报告。报告提出加拿大国防部将加强本国武装部队在加拿大北极地区的机动性和投射范围,投入更多的资金,提高部队特种作战能力,并扩大加拿大防空识别区;同时与美国合作开发新技术,以改善北极的监测和控制,并与北极盟国和合作伙伴进行联合演习,加强对北极地区的预测能力和信息共享。
大国之间的北极争夺战打得十分热闹,北极其他5国之间的利益纠纷也从未停歇。丹麦于2009年宣布组建北极联合指挥部,在格陵兰岛建立“图拉”空军基地,组建北极快速反应部队。挪威紧随其后,将军事指挥部大本营移到北极圈,并从美国采购F-35战机以加强在北极的军事部署。
丹麦作为北冰洋沿岸国家,一直将北极视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地区,于2011年出台了《2011~2020年丹麦王国北极战略》。2016年,丹麦外交部和国防部先后公布了《变革时期的丹麦外交与防务》和《国防部未来在北极的任务》,明确了丹麦王国作为“北极超级大国”的身份定位,并提出了加强在格陵兰军力部署的防务计划。
丹麦、挪威和瑞典3国还准备组建由3国海军、空军组成的联合快速反应部队,以监视和威慑各国在北极地区的活动。此外,丹麦、挪威、英国、芬兰、瑞典等北约国家每年都举行代号“忠实之箭”的演习,为介入北极冲突做好准备,英国甚至派出携带核武器的航母参加演习。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非北极国家、国际组织也开始关注并逐步加强在北极地区的政治、经济存在,以求在北极权益争夺中分得一杯羹,韩国、日本是非北极国家中积极争取北极利益的代表性国家。
韩国虽然不是北冰洋沿岸国家,但由于经济规模小型化、自然资源短缺等原因,使得韩国在北极有着诸多利益诉求,因而韩国一直密切关注北极地区的变化。韩国的极地活动始于1986年11月正式签署的《南极条约》,真正开始构建本国的北极战略则始于21世纪初。
欧盟也高度重视北极地区的发展,其在北极地区的利益诉求主要有航运利益、能源及矿产资源利益和环境利益。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德国、新加坡等国也在采取行动积极参与北极事务。
随着北极战略价值进一步凸显,追逐北极利益的各种国际政治经济力量正在展开复杂博弈和激烈争夺,大北极战略多极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李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