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欢(496~547)是北朝时期的风云人物,东魏和北齐政权的实际缔造者。
高欢的奋斗史,其实蛮励志的。其家族三世为鲜卑慕容政权的燕国(就是《天龙八部》中慕容复梦想复国的政权)服务,其后徙家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县百灵淖乡库伦村),成为边兵。史称其“累世北边,故习其俗,遂同鲜卑”。高欢的鲜卑名叫“贺六浑”。
高欢长得帅,当地一个殷实的鲜卑人家娄家的女儿看上了他。姑娘每次经过城门,就会对驻守城门站岗的高欢多看几眼。平日的约会,没有少让丫鬟给高欢送这送那,最后又倒贴嫁妆,把自己嫁了过去。结婚后,靠着老婆的陪嫁,高欢有了一匹自己的马,当上了队主。后来又转为往京城洛阳送信的通信兵。
无数历史事实证明,对于高欢这样的社会底层人士来说,天下大乱就是他的机会。可是,高欢没有自己的队伍。六镇起兵的时候,高欢与他的兄弟们只是跟着大家一起往前走,走到哪里算哪里,他们没有自己的目标。但是,跟着谁走,高欢却不断地在窥伺着。
高欢与娄氏婚嫁的日子,正是北魏胡太后临朝称制时期。523年,六镇起兵之时,高欢最初追随的领导人是杜洛周。杜无统领才能,高欢又带着老婆孩子,坐着牛车投奔另外一个首领葛荣。鲜卑人出身的葛荣,有一定的领导能力,吞并了杜洛周,声势浩大,但是缺乏谋略。高欢觉得葛荣也不是值得追随的人,就与几个兄弟投奔了尔朱荣——时为手握重兵正在窥伺发展方向的地方军阀。
有一次,尔朱荣看见高欢在马厩里,对于一匹没有加以羁绊的悍马进行调驯之时,从容娴熟,悍马不踢不叫,让尔朱荣震惊。更令尔朱荣震动的是,高欢说对付恶人,也要用这个办法。比高欢仅年长四岁却手握大军的尔朱荣,发现自己遇到了高人,乃延入室内,访以时事。高欢问,你豢养这么多马匹究竟想干什么呢?尔朱荣说,你只管说出你自己的意思。高欢说,如今天下混乱,正是您的时机啊!您只要高举清君侧的大旗,以讨伐嬖臣名义举兵,霸业举手可成!这就是我贺六浑的意思。尔朱荣大悦,两人从中午谈到夜半。这段对时局的分析,就成为高欢的“投名状”,从此成为尔朱荣的心腹。尔朱荣认为能代替他统领全军的人,唯有贺六浑(高欢)。
高欢虽然能够打仗,但是,缺乏自己的军队,他只是一个为别人打工的职业经理人。没有军队就没有独立行动的能力。中古时代军阀的私兵,一般来自两个途径。一是军阀自己豢养的部曲;一是胡人的部落兵。可是高欢既没有钱收养私兵部曲,自己又不是鲜卑部落的酋长。高欢的目标瞄准了当时流亡的游民,也就是葛荣死后留下的军队。这支军队虽然归降了尔朱荣,但受尔朱家族的嫡系兵欺侮,反侧不安。尔朱荣死后,高欢成功地控制了这支队伍,经过三年的浴血奋战,成为北魏最有权势的人物。东西魏分裂,高欢将首都迁徙到邺(今河北邯郸市临漳县),他自己的霸府却仍在晋阳(山西太原市),遥控着东魏朝廷。
高欢实际执政了十五年,建立了偏霸事业。在东西魏分裂之初,东魏军队以鲜卑骑兵为主力,至少有二十万,远远强过西魏。东魏政权继承了前朝两点遗产,一是继承了原北魏政权的主体;二是继承了六镇起兵的成果,即对于孝文帝以来的汉化政策的反动。可是,从历史发展的趋势来说,胡汉融合,是不可阻挡的潮流,也是魏政权长治久安的根本。但是,高欢的政策整体上是反潮流而动的。他自己经常用鲜卑语说话,说汉人是鲜卑人的奴仆。有时候虽然也从语言上安慰汉族百姓,试图缓和民族矛盾,但是,在政策上却缺乏扎实推进。
547年农历正月初八,东魏勃海献武王欢卒。高欢打了一辈子仗,一个多月前,他还拖着病体坚持在对阵西魏的战场上。当时,他命敕勒人大将斛律金领唱《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高欢一边唱和,一边老泪纵横。他知道自己来日无多,一代枭雄,在即将离开这个世界之前,心中不知道有多少感慨!他虽然不见得有统一华夏的豪情,可是统一黄河流域的政治抱负还是有的,可惜的是,他不能认清十六国以来的时代潮流,不能认清孝文帝改革以来的时代趋势。
《资治通鉴》写到高欢去世时有一段评论,突出了高欢几个方面的才能。一是领导才能,主要表现是用人务实,不尚浮华,重实干,不重出身,赏罚分明;重视忠诚气节,勋旧得到爱护。二是军事才能,军令严肃,掌控能力强。三是在性格上,深沉缜密,机权变化,人莫能测;同时,他生活节俭,自我约束能力很强。然而,与领导者对于国家发展方向的把握相比,高欢的这些领导技能,最多只能算南面之术,在中古历史发展的转折关头,就显得很不够了。这是颇为令人遗憾的。
最终,高欢的政权还是输给了西边的宇文氏政权。虽然这是他死后三十年的事情,但根子却不能不从开国者高欢身上寻找。
(作者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张国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