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8年12月17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不会创新的工人不是好匠人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孙庆玲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12月17日   T03 版)

    有人认为,工匠即匠人,与创新创业“八杆子打不着”。

    但殊不知,以七八吨的体量即可实现3000吨牵引的牵车机,就出自中铁河南省郑州铁路局北车段一线工人张光明之手,这在国内算是“头一份”;推动国内首次把BIM技术大归波应用到核电建造的,是技术出身的中建二局核电建设分公司80后副总经理李光远……

    工匠与创新碰撞在一起,时常会释放出意料之外的能量。12月14日,由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中国财贸烟草轻纺工会、工人日报社和中国职工国际旅行社总社主办的“第三届国家创新创业博览会·大国工匠与国家创新发展论坛”就围绕大国工匠与创新发展共同进行了探讨。

    工人日报社社长孙德宏在致辞中开门见山,“最近出现一些新的说法,比如认为工匠就是一门手艺,没有什么创新,这是错误的。工匠本身就具有创新精神,而且也具有创新元素。”

    在孙德宏看来,“工匠精神是一种民族精神,对科技人员、企业家、政府官员来说,工匠身上的那些精益求精、扎扎实实等品质更为重要”。

    全国总工会研究室理论处处长李睿祎直言,工匠和创新是一个非常好的组合,因为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国家的科技创新需要大国工匠将各项成果付诸实践,转变成现实的生产力,国家的创新创造要落到实处也必须依赖成千上万大国工匠的支撑和作为。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谁拥有一流的工匠、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国家创新发展的优势和主导权。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如何引导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创新创业,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也就成了安徽省总工会、成都市总工会等群众组织以及不少企业的重要课题。

    比如,近年来,安徽省总工会通过动员广大职工参与劳动竞赛活动,深入推进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广泛开展职工先进操作法推广、合理化建议和技术创新表彰等活动,形成一大批具有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以及推广价格的职工创新。

    除了平台和机制的保障,就个人而言,航天科工集团技能大师王保森始终认为,没有对工作的热情洋溢、没有对诱惑的心如止水,就不会有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从工匠的角度看创新,必须明确使命导向,实现定位精准,坚持平台保障,才能更好地将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水乳交融、合为一体。责任感和使命感是我一切创新的源泉,离开了责任和使命,我将迷失方向。”

    但正如李睿祎所说,虽然社会各界在培养大国工匠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还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创新型人才队伍结构性不足,高层次人才还严重短缺,一线职工的创新意愿、创新动力、创新能力还不强,企业的创新能力还存在多重的短板。

    李睿祎建议,首先要在增强职业技能上,落实激励和保障机制,将以学历为主体的单一评价模式改变为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的综合评价标准体系。同时,在提升职业素养上,要改进教育和培训制度。

    “企业是培养大国工匠的主体,也是决定技能劳动者成长成才的最直接的因素,要细化企业深度参与产效融合的鼓励性措施,提升企业举办参与职业院校的积极性,企业也应该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技能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模式,激励技能人才发挥创新创造的作用。”李睿祎说,要培养全社会尊重劳动、崇尚工匠的浓厚氛围,使技能人才享有应有的社会认同和尊重。

    全国总工会原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李滨生表示,长期以来,以劳动模范和大国工匠为代表的优秀产业工人,在我国技术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突出的作用。希望各级工会组织积极投身国家创新发展的时代洪流中去,更加注重创新水平提升,促进创新技术交流和成果转化,更加注重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弘扬,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丰硕和踏实苦干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更加注重职工素质提高,推动加快建设一支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孙庆玲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12月17日 T03 版

“青年工匠”主动拥抱挑战
扎根石油线上的培训班成了“香饽饽”
不会创新的工人不是好匠人
大国工匠的气质
创博会上的大国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