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12月19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白乐桑:学汉字经常错过地铁站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蒋肖斌 实习生 陆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12月19日   12 版)

    “你为什么学习中文?这是大家对我本人和曾经学过中文的法国人的高频问题,我可能被问及一万次了。”如果不是现场听到,你很难相信眼前这位满头白发的“歪果仁”能说出这么标准的普通话,用词还如此准确。

    在法国朋友圈中,白乐桑的绰号是“中国人”。每次听到朋友们对他说,“‘中国人’,我们一起去吃饭”,他就特别开心。今年68岁的法国汉学家白乐桑主编了《汉语语言文字启蒙》《汉语语法使用说明》《汉字的表意王国》等30多部专著,还将鲁迅的《孔乙己》《药》《呐喊》等译为法文。近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当代与传统: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生成国际论坛”上,他与大家聊起了为什么学汉语。

    从1969年开始接触汉语至今,白乐桑在法国几乎是“汉语”的代名词。2006年,白乐桑任法国汉语总督学,在此后的10年间积极推广汉语;2013年,汉语课堂在法国本土所有学区落地;2004年~2014年,学习汉语的初高中生人数以每年25%至30%速度的增长;目前,法国约有700所初高中开设正规汉语课,近5万名初高中生将汉语作为正式科目学习。

    上世纪70年代,白乐桑还是学生时,就听到一句话“中国人是亚洲的法国人”;在后来的研究生涯中,他发现19世纪末的一位中国学者也提到中国和法国文化的交汇。

    2014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白乐桑主持了一项工作,面向200多名法国汉语教师做问卷调查——最喜欢哪10部中国文学作品。结果,排名第一的是《论语》,第二是《巴尔扎克和小裁缝》(这本书排第二大概是因为用法语写的),第三是《孙子兵法》(法国对《孙子兵法》一直有相关研究和不同译本),之后还有《骆驼祥子》《道德经》《西游记》《红楼梦》等。

    “为什么法国汉语教师会读这些中国文学作品?我想,首先是因为他们从心里接受了这些书,然后才会学习乃至去教中文。当受众还没能欣赏一部作品之前,它只是半成品。学习动机就是学习者要接受,这对语言学习是很重要的。”白乐桑说。

    法兰西学院首位“汉语讲席”雷慕莎(1788~1832),18岁时在一位神父的书房里看到了“植物志”——后人经研究认为很可能是《本草品汇精要》(成书于明弘治年间,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彩色本草图谱——记者注),立刻就被植物图上的汉字吸引住了。从那一天起,雷慕莎决定自学汉语,“总有一天,我会看懂这本植物图”。8年后,他成为全世界第一位汉语教授。

    “中国人经常说汉语难学,我觉得不能这样说。从雷慕沙的经历来看,他学习汉语时有着很强的内在动机。”白乐桑认为,某一门语言难不难学,并没有统一答案,“从语言间的距离来说,比如学习者的母语词序是SVO,目的语是SOV,那么母语和目的语的距离就比较长,就比较难学;但从学习动机的角度来看,距离较远的语言,对学习者来说更有学习的价值和兴趣。”

    “你们不知道,刚开始学中文时,当我从一份中文报纸上找到刚刚学到的几个汉字时,有多么欣喜,错过了地铁站是常有的事。”白乐桑回忆,那时候的自己一看到汉字就被吸引,觉得汉字是门艺术,有种挥之不去的情怀。

    白乐桑觉得,应该从受众接受的角度来探讨汉语的学习动机,“外国人要先接受中国文化,然后才会学习汉语。以大家都感兴趣的饮食为例,仅仅是参加‘包饺子’‘剪纸’这样的活动是不够的,可以开设有关中国饮食文化的课程”。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蒋肖斌 实习生 陆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12月19日 12 版

约翰尼·德普们在海南岛回首初遇银幕时
蔡骏:赴崇明岛补一场青春成人礼
历史小说在2018打了一个隔断
白乐桑:学汉字经常错过地铁站
老年歧视:我们如何理解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