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12月24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安徽濛洼“蓄洪洼地”变“民生高地”

庄台“蝶变”引创业青年“凤还巢”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王海涵 记者 王磊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12月24日   07 版)

    “家乡环境越来越好,当初选择回来没有错!”近日,安徽阜南县王家坝镇返乡创业青年王红亮喜上眉梢——面积9000平方米的箱包厂新厂房刚落成,新增了3条生产线加工箱包配件。“已经有20多位工人陆续上岗,还引入了全自动裁剪设备”。

    王红亮出生在王家坝闸旁,他忘不了小时候多次“死里逃生”的可怕经历。“在他记忆中,洪水来时很凶猛,全家人都往高处庄台上跑,“现在想想都后怕”。

    王红亮说的“庄台”,是治理淮河和抗击洪水过程中,蓄洪区形成的特殊民居。由人工垒起台基,挖泥土垫高,再建起村庄,形成类似“堡垒”的防洪工程。每到开闸泄洪时,房屋田地被淹,庄台成为可以栖身的临时家园。

    阜南县的王家坝闸被誉为“千里淮河第一闸”,位于库容7.5亿立方米的濛洼蓄洪区,这里是淮河防汛的战略要地。

    今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将行蓄洪区脱贫攻坚作为全省脱贫攻坚重点任务之一。近日,《安徽省淮河行蓄洪区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2018—2025年)》出台,提出实施路网完善工程、电网扩容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和信息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程,聚焦淮河行蓄洪区基础设施短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保障能力。

    曾经“脏乱差”如今彻底变了样

    目前,安徽境内有199个庄台,在阜南县濛洼行蓄洪区内就有131个庄台和6个保庄圩,4个乡镇的19.5万人居住于此,过去人均居住面积仅有20平方米。由于庄台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产业布局受到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缓慢,成为当地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阜南县采访时了解到,近期庄台整治正在围绕“五化”(净化、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全面推进,长期困扰当地发展的人居环境问题得到根治。

    “庄台没治理以前,柴草、杂物堆积,根本走不通,消防隐患很大,雨天污水、脏水横流,出门必须穿胶鞋。”王家坝镇党委书记张涛说。

    近日,记者来到王家坝镇郑台孜庄台和曹集镇西田坡庄台,看到的已然是一幅全新景象:笔直的柏油马路贯穿庄台,道路上竖立起太阳能路灯,田埂上种满紫云英和格桑花,每家门口都摆放着垃圾桶,地面干净整洁,庄台中央还有文化广场。

    在曹集镇西田坡庄台移民迁建安置区,曹集镇党委书记陈东群介绍:“一期用地59.9亩,可安置户数552户,配套幼儿园、文化广场、小商场等,政府政策补贴11万多元。通过拆迁,搬出一部分居民,为自愿留在庄台的居民腾出生活空间。”

    庄台漂亮了,热闹了。团阜南县委在姑嫂庙庄台广场上建起25平方米的“青年之家”小书屋,为当地留守儿童和青少年提供阅读场所,还建起了青年文化林,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团阜阳市委和团阜南县委联合开展的教育扶贫项目“梦想学院”也覆盖到濛洼庄台。在王家坝陈郢小学、曹集镇大同小学,志愿者老师每周前来免费教课,开展素质教育。

    混日子的懒散不见了,你追我赶的劲头起来了

    早年,王红亮为了生计,前往上海打工,从事箱包生产,后来在当地政府号召下,返乡创业。

    “刚回来的时候,用工很困难,近两年,随着家乡环境变好,愿意回来的人越来越多。”王红亮介绍,新工厂还计划新招100多个工人,面向返乡青年。

    作为当地政府正在推进的“扶贫车间”项目,王红亮的箱包厂吸纳100多人就业,其中贫困户27人,工人平均月工资3000元左右,车间去年产值超1000万元。在“扶贫车间”的带动下,全镇有近500名贫困人口受益,光金融扶贫就带动了100多人。

    “贫困户、留守妇女可以在家里装缝纫机做加工活儿,之前混日子的懒散不见了,你追我赶、相互竞争的工作劲头起来了。”据他介绍,贫困户还能贷资入股,每户每年能有1000元到3000元的分红。

    “庄台道路修好了,解决了县与县、乡与乡道路交通不便问题,也方便了企业货物运输。”王红亮说,“近几年,污水管网处理系统建好了,电网也铺好了,开厂、招工变得很顺利。”

    王家坝镇李郢村的任超去年返乡创业,流转100多户农民的土地,办起了“田园综合体”。

    “在地里种芡实,同时还能养鱼和黄鳝,一亩地能有3000多元的纯利润。去年到现在,很多农民主动上门,要求流转土地。”任超展望道,“低洼地将改造成鱼塘、采摘园,我们正在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吸引更多年轻人回来干。”

    曾经年轻人“捂着鼻子逃离庄台”的场景一去不复返。据统计,3年来,阜南县有2000多个创业项目新落户,很多都是外出青年“凤还巢”。

    “我们开展全域环境治理,打造宜居宜业环境,引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基础设施,加大公共服务投入,让更多企业开在家门口。鼓励年轻人返乡创业就业,加大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投入,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实现居民增收。”阜南县县长李云川说。

    产业结构调整,行蓄洪区焕发新活力

    34岁的李孝学是曹集镇养殖大户,拥有500亩龙虾池、1000多亩养鱼池。去年,李孝学又流转900亩土地养殖螃蟹,还在蟹池中套养了青虾、桂鱼和花鲢,填补了当地水产养殖业空白,水产品直销上海、江苏等地。

    据了解,该镇利用洼地和水塘,大力发展“三水”产业,在水上养鸭养鹅,在水中养鱼养虾养蟹,在水下种植莲藕、芡实等水生作物,实行“立体种养”。

    据了解,近年来,阜南县不断改善行蓄洪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发展适应性农业和特色扶贫产业。来到曹集镇北大门,记者看到该镇打造的万亩莲藕农业观光园。“盘活土地资源,调整产业结构,配套建设藕产品加工项目,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以休闲、观光、适应性农业为主体的生态产业示范园。”陈东群说。

    “前几年就有开农家乐的打算,那时候资金不够,来往游人也不多。”郑台孜庄台的居民郑应友说,2017年家里盖起新房,一年后开起农家乐,取名为“稻香鱼馆”,这是王家坝镇庄台的第一个农家乐。

    “俺家还是市旅游局评定的‘三星级农家乐’呢。”郑应友说,假日期间客人增多,很多外地人慕名“庄台”文化而来。

    李云川表示,阜南县按照“减总量,优存量,建新村、分步走”的总体要求,以解决行蓄洪区群众安全、环境、发展问题为主线,找方法、定标准、明措施,有序推进濛洼庄台改造进程,真正将“蓄洪洼地”打造成为“民生高地”,让群众拥有获得感。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王海涵 记者 王磊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12月24日 07 版

烟台:做好“青春引智”大文章
庄台“蝶变”引创业青年“凤还巢”
淮安“青梧桐”:引才育人助青春筑梦
打通实践育人“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