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联合大学,有一群教师“很忙”:课上,工科教师江静金句频出,总能把《庄子》名言、唯物辩证法原理和科学巨匠的故事信手拈来;高等数学教师段耀武在讲“导数的微商符号”时,在演示文件中展示莱布尼茨符号思想的一大来源是中国象形文字,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在欧洲的传播……
这所高校的很多教师正在尝试改造传统意义上的专业课,他们正成为“课程思政”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2017年11月,北京联合大学推出《关于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全校专业教师挖掘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让“课程思政”建设与思政课改革同向同行。
目前,不同学院制定各具特色的“课程思政”实施细则,70个专业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1000多门课程焕然一新。不久前,该校党委书记韩宪洲在学校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宣讲作品,还被中宣部授予“优秀理论宣讲报告”。
在韩宪洲看来,改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简单增开几门课程、增设几项活动,而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塑造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到所有课程,让思政教育入脑入心。“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教学方法或手段,它是一种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涉及新时代高等教育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实现,对它的探索没有终点。”他表示。
建立教师“课程思政”责任制
“枯燥、无趣、照本宣科……”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张英姣常听到学生这样评价思政课。
作为一门通识教育课,思政课旨在帮助学生塑造“三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供认识世界的方法,原本是好事,但学生课上抬头率不高。无论思政课改得多么“抓眼球”,学生还是关注让他们“安身立命”的专业课。因此,专业课和思政教育往往是“两张皮”。
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提到,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
在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时,韩宪洲受到了启发。起初,学校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采用“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开展“因专业施教”。但韩宪洲发现,除了思政课堂,多数教师忙着“教书”,少数教师才考虑“育人”,没有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去年,艺术学院教师李文文带学生溯源红色,前往北京167处红色遗迹写生,把革命历史题材纳入绘画素材中。暑假期间,500多幅作品在北京八一美术馆展出,引来不少人围观,完成了艺术创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巧妙结合。
这件事让韩宪洲眼前一亮,他找到了学校思政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也拉开了学校“课程思政”的序幕。他认为,所有的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点都可以被找到,所有课堂都可以成为思政教育的主渠道。
为此,学校组织很多场推进会、研讨会。教师开会时表示赞成,但会议一结束,仍不知道怎么做,还是按照老路子教学。如何让专业课教师跳出原有思维,把思政知识融入课堂,成为很多老师的难题。
表演系党支部书记毛美娜回忆,去年,包括她在内的67个基层党支部书记被叫去谈话。由于学校印发的《关于健全规范党支部主题党日制度的规定》等文件中,明确要求运用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教师党支部成为思政教育的主阵地之一。“以往就是学习各种报告,现在成了集体备课会,教师们在中国经济、政治、文化中挖掘思政教育元素。”有的老师对政治不感兴趣,但对课堂有热情,将二者结合后,他们更主动地挖掘其中的结合点。通过这样的形式,专业课与思政课存在割裂的现象得到解决。
学校还建立教师“课程思政”责任制,要求各位教师守好自己的“责任田”,挖掘专业课的思政因素。学校每个部门几乎都领到任务——每个专业课程思政示范课应不少于3门;在集体备课和教学设计大赛中评选出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和优秀教师;教务处开始撰写新一级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被纳入教学单位和教师个人绩效考核。
经过反复摸索与实践,大家“开窍”了,“许多老师开始主动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做到教书的同时育好人”。教师们也有了积极性,把马克思主义和党的理论化作自己内心的感悟,入情入理地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
如今,北京联合大学的教育教学改革,从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到各门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覆盖全课程体系。
开辟孵化课程思政“土壤”
“我们已经从排斥、搞不懂到主动推动的阶段了。”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科技学院公共英语课教师王成霞坦言,起初看到“课程思政”时她吓了一跳,教得好好的,干吗要跟思想政治挂钩?然而,在梳理现有英语教材时,她才发现问题,“原来大家学习的英语素材都是西方的,中国本土文化被排斥在外”。
教师们坐在一起没少讨论,最终决定淘汰往年的英语教案,全部改版重写。介绍中国科技、经济、文化、传统艺术和北京联合大学校史等内容被纳入教案,《双11中国消费能力》《二十四节气列入非遗名录》《中国人的月亮情结》等文章成为课本主角。王成霞还总结出一套规律,“在课堂上吸引学生,不能一本教案讲到底,要与时俱进,将最新的理论发展和时事热点融入课堂中。”
一次,在讲《The Woman Taxi Driver in Cairo(开罗的女司机)》这篇文章时,王成霞向学生发问:“埃及之都开罗已无法再现古埃及的强大,在世界四大古代文明中,为什么只有中国文明幸存下来?”
“中国文化”“儒家思想”……学生的回答让王成霞非常感动。
如今,走进北京联合大学的很多教室,新变化随处可见。实验室充斥的不再仅是数据和公式,中美贸易战、中兴事件等热点问题被搬上讲台;旅游学院师生策划了旅游文创发展方案送去贫困村;金融与会计系教师以互联网企业为例讲企业家精神……
学生的课后作业也更加开放、多元:人工智能时代,中国智能制造,你如何接招?定积分概念中体现哪些数学思想方法及辩证法思想?教师们通过App计时答题、分组演绎、调查采访等创新形式吸引着学生作更多思考。
但一些问题随之暴露。智慧城市学院党支部书记江静就发现,虽然教师在努力推动,但列举的事例却很生硬,爱迪生、中兴事件等故事重复性太高,有的教师讲着讲着,突然说“看,党的十九大报告告诉我们……”为了提升教师水平,学院“种”下一棵“智慧树”,每次教师集体备课时挖掘出的元素和案例将成为“果实”,为同类型的课程提供优质资源,教师随时可从中找到灵感。
周末,韩宪洲都会把学校一些部门的负责人、辅导员、专业教师召集到一起,大家围坐一圈,探讨培育大学生的新方式。他们通过集体备课,温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及其运用方法、十九大精神,研究当下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
这是学校开辟的一块孵化课程思政的“土壤”。教师们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任何人都可以提出批评建议。教授《微电子学》课程的教师看到“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这句话时,想起因芯片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而引发的中兴事件,并将其写入课程;教师韩永萍受习近平总书记生态观的启发,将北京雾霾治理、河南兰考群众挖河排涝、封闭沙丘、根治盐碱地等故事融入课堂。
检验育人成果应交给社会
目前,北京联合大学的老师照本宣科的情况少了,课堂更活跃了,教师从研究专业课奔向更多领域。新闻与传播系教师刘文红发现身边出现可喜变化。
刘文红称自己这一年来恶补了很多马列著作和哲学知识。曾经,她听到学生抱怨所学的专业没有前途时,往往会讲大道理。现在,她开始引用马克思主义的“内因观”——外因很重要,不同行业、岗位的差异永远存在,但内因起决定性作用。“巨匠在限制中表现自己。能在平衡木上抢翻跟斗的人,比在地毯上表演‘后滚翻’的人要惊艳得多”。
在韩宪洲看来,课程思政的核心是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效结合,解决教师“为谁教、教什么、教给谁、怎么教”,让学生清楚“应该在哪儿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样的人”,督促教师从教书育人向立德树人转变。“只有教师立德树人、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才能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2016级影视表演专业张睿轩刚刚出演原创舞台剧《玉汝于成》,此剧展现北京联合大学40年艰辛的办学历程,“我扮演的是改革开放大学扩招后的第一批学生。反观自己的成长,我明白了人生是一场长跑,跑得快不重要,关键是要思索自己的终点和方向”。
新闻学专业于梦伟的感受是,老师们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看待世界、思考问题的方式,即从表象到本质。
韩宪洲经常被问到,“你们开展课程思政1年多以来,学生有什么变化吗?”
他坚持目前不要对学生进行评价。“当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学生自然会有所成长。学校育人的成果,不是一两年就能立竿见影。”韩宪洲说,“作为一种思维工具、认识方法,学校像栽培器,我们等待学生在社会上‘开花结果’,为‘两个一百年’去奋斗。要知道立德树人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想 梁国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