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9年01月07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从嫦娥一号“绕”月到嫦娥四号“落”月——

飞越38万公里去“看”你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邱晨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01月07日   08 版)

    图解中国探月工程嫦娥家族。国防科工局新闻宣传中心供图

    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从此,人类月球探测史翻开新篇章,中国探月工程也迈出一大步。

    15年前,即2004年1月,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全面启动,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而“无人月球探测”又分为“绕、落、回”三步走。

    在嫦娥四号落月之前,我国已成功发射了4颗月球探测器,分别是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以及为嫦娥五号探路的再入返回试验器,即嫦娥5T,它们飞越38万公里的地月距离,实现了“绕、落、回”三步走中前两步即绕月、落月的任务目标。

    在如今这个关键节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特此梳理我国探月工程走过的15年。

    嫦娥一号:中国航天第三个里程碑

    我国正式开展探月研究,可以追溯到1994年,那时我国科学家开始进行探月活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2000年11月,我国政府首次公布航天白皮书——《中国的航天》,明确了近期发展目标中包括“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

    一年后即2001年,由孙家栋院士牵头,原国防科工委组织中国科学院、航天科技集团、解放军原总装备部等单位正式启动月球探测工程的相关论证工作。

    2004年1月23日,我国绕月探测工程立项,作为“绕、落、回”三步走的第一步,首期绕月工程就是研制和发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

    据中科院院士叶培建回忆,当时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没有充分的数据可参考,没有试验星,要实现“精确变轨,绕月飞行,有效探测,一年寿命”的探测工程目标,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的“嫦娥”研制团队,用了短短3年,先后攻克了轨道设计、卫星热设计、制导导航与控制分系统设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次年11月12日,我国发布嫦娥一号拍摄的全月球影像图;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卫星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为探月工程一期——“绕月探测”任务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在航天领域,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被认为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飞行取得成功之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嫦娥二号:我国迄今飞得最远的航天器

    2010年10月1日,作为探月工程二期先导星,嫦娥二号发射成功。

    次年4月1日,在半年设计寿命周期,嫦娥二号即实现了六大工程目标和4项科学探测任务,获取了一批重要科学数据;2012年4月,嫦娥二号完成在日—地拉格朗日L2点一个完整周期的飞行探测,成功绕飞L2点,进入转移轨道飞行。

    还是那一年,嫦娥二号与国际编号为4179的图塔蒂斯小行星由远及近“擦肩而过”,最近交会距离不到1公里,首次实现了我国对小行星的飞跃探测,成为我国第1个行星际探测器。

    而后,嫦娥二号飞至1亿公里以外,对我国深空探测能力进行了验证,成为我国迄今为止飞得最远的航天器。

    嫦娥三号:携手“玉兔”翩翩落月球

    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实现了“绕月”,嫦娥三号的任务是“落月”,备受关注的我国第一辆月球车“玉兔”号也诞生于此次任务。

    2008年3月,探月工程二期立项。与嫦娥一号、嫦娥二号相比,嫦娥三号探测器的技术跨度大、设计约束多,结构也更为复杂,新技术、新产品达到80%。

    当时,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三号探测器总指挥张廷新、总设计师孙泽洲带领只有30岁出头的年轻队伍迎难而上,突破了着陆减速、着陆段的自主导航控制、着陆冲击缓冲、月面热控保障、月面移动、月面巡视过程的自主导航与遥操作控制等六大方面关键技术。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落月,实现我国航天器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并开展巡视勘察和科学探测。从此,“嫦娥栖广寒”不再只是传说。

    嫦娥5T:嫦娥五号的“探路先锋”

    落月之后便是返回。

    这是近些年备受期待的一部航天重头戏——探月工程三步走中的“回”,不过,与以往任何卫星任务相比,影响其成败的风险因素多了许多。

    按照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专家的说法,过去这些年,我国虽然多次通过神舟飞船返回舱将航天员平安带回地球,但月球返回器的返回再入,与近地航天器返回再入相比,难度不可同日而语。

    专家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探月工程三期采样返回任务中,最终将携带样品返回地球的嫦娥五号返回器,对任务的成败至关重要,我国此前尚没有地球轨道以外的航天器完成过再入大气层的返回、着陆与回收经历。

    “先行开展一次飞行试验,验证高速再入返回飞行的可行性”的做法应运而生。

    2014年11月1日,为嫦娥五号探路的再入返回试验器按既定方案平安着陆,最终验证了返回器“半弹道跳跃式返回”再入关键技术,实现了我国航天器首次以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为嫦娥五号安全返回,趟出了一条路。

    如今,随着嫦娥四号传来月球背面的佳音,嫦娥五号也将做出准备,预计2019年迈出我国无人月球探测任务的最后一步:“回”。新的一年,中国探月之路依然可期。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邱晨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01月07日 08 版

嫦娥四号落月记
嫦娥四号再自述:第一“站”的秘密
飞越38万公里去“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