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王森,最近一次和在千里之外老家的妈妈通电话时,妈妈兴奋地告诉他:“一个老是炫耀自家女儿能力强的同事,听说你现在就职的公司,惊讶地眼珠子瞪很大,说你居然混这么好,多少名牌大学硕士都挤不进去呢!”
见妈妈这么快乐,王森很欣慰,内心又有点酸涩:妈妈还不知道吧,这是他的第七份工作了。毕业3年,秒辞6次。摔了6个跟头,才终于得到幸运。王森的秒辞,是在“被别人坑”与“坑自己”的循环中打滚。
王森本科毕业于某普通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毕业求职时他的目标志向,比同班同学远大很多:打算闯荡北京的游戏公司,虽然实习经验很有限。
“说实话那会儿真的没有规划,是有点迷茫的。我去面试的时候,HR问我知不知道一位合格的产品运营经理需要掌握哪些具体的技能?我只能说出数据分析这一条,别的一点都不知道。”
被数家公司轮番拒绝后,王森决定走务实路线,先从“地下室”一步步往上爬。他第一份工作是在某家小型游戏公司当客服,虽然工作内容繁琐、重复,但当时并无更好选择,且能借此熟悉游戏行业。
然而,这家小型公司并不能温柔等待一个应届毕业生的缓慢成长。一次,因为公司的产品发货延期,王森每天要接到若干客户怒气冲冲的来电。其中一个客户爆粗口骂了王森一顿,王森很生气,回怼了几句。
“客户确实说得太难听了,而且延期发货本来就不是我的问题。当时我觉得办公室所有同事包括领导,是默许我的言论的,挂掉电话后没人指责我做法不妥。”
接下来,那个客户投诉了王森。而领导接到投诉后,没有和王森沟通,直接扣掉他半个月薪水。这对当时租着地下室小屋,生活困窘的王森造成巨大打击。愤懑的王森决定离开,递交完辞职报告,路过茶水间,无意听见颇信任的部门负责人和其他同事悄悄说:“这个年轻人,原来还是扛不住。”王森感到很心寒。
第一次秒辞后,王森先后去了3家手游公司,都是匆匆过客。这几段失败经历的问题出在,他入职之前缺乏对公司运营状况的了解,比如有的公司发展处于动荡期,有的公司团队年轻人太少,业务新意少,高度机械化……
同时王森缺乏自信,别人说什么他就信什么,差点迷失自我。“其中有一家公司是裁员时赶我走的。我感觉天天认真上班,但那天总监莫名其妙先骂了我半小时,让我觉得自己超烂。我说,那有什么缺点我好好改正吧,总监说来不及了,你赶紧签字离开吧。”王森回出租屋哭了3天,满脑子都在想是不是不配在北京打拼。
很久之后,早已脱离困境的王森才听说,那家公司原本已是惨淡经营,在他走后一个月就倒闭了。
明明错不在己,而王森至今无法接受总监那番说辞——差点毁掉自己继续留在北京的所有勇气。
在那段最绝望的时间,时值春节将至,就凭着一丝“不能就这样两手空空回老家过年”的念头,王森强打精神,疯狂投简历。整整一个月后,王森才接到一家公司的回复。
“面试时领导没说什么,我以为没戏了,转头想走。HR忽然把我拦下来,说领导对我很满意。世界一下子亮了,我很高兴地走出门,又转身回来,小声问HR,能不能每月薪酬加500元。HR去请示完领导,对我说,可以加1000元。”
王森跑回去,买了一箱啤酒,感到在人生最落魄的时刻,总算被上天眷顾了一回。
在这家公司,王森度过了约一年半的“稳定期”,快速吞食了大量关于产品运营的技能。王森对待事业规划的视角也渐渐开阔起来,眼睛不仅盯着格子间那么一点狭窄的世界。王森加入十几个行业交流微信群,下班回去就刷一刷群聊消息,向同行前辈请教,拼命补课。
在此期间,王森经领导提示他:不一定非要在游戏公司的产品运营这条路上硬撑,你的产品思维并不算出众,但文案撰写水平相当不错,而且口才了得,不妨去尝试一下公关的职业选项。
毕业后的第六次辞职后,王森换了一个和游戏毫不相关的公关公司,平台知名度挺大,王森意外“解锁”了新天地。他完全没想到,“倒霉蛋”人设的自己,蓦然逆天转运,开始顺风顺水,一年下来升职加薪速度极快。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回望这条“波澜壮阔”的秒辞苦旅,王森感叹,原来,最初以为“非游戏公司不进”的理念是多么固执和幼稚。所谓的“最好”,不是别人口中的好,不是想象中的好,而是真正适合自己的那一种。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沈杰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