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秋走向寒冬,我陪伴二年级一班的孩子经历了第一届队列队形广播操比赛、国学经典诵读、文化节汇报展演等活动。我相信,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近日,淮南师范学院(以下简称“淮师院”)首批百人援疆支教团成员马正文在朋友圈写下一段感悟。
2018年下半年,淮师院发出招募援疆支教志愿者通知。一时间,“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成为该校学生热议的话题。经过筛选,100名优秀大学生和4名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组成第一批援疆支教工作团,他们在和田市拉斯奎镇阿克塔什小学、和田市英巴格中学等9所学校开展援疆教育工作。
此外,该校还专门成立了淮师院援疆支教临时党支部和团总支,同时成立了9个临时团支部,并不定期带领孩子们开展讲故事比赛、歌唱比赛、朗诵比赛、趣味体育竞赛等活动。
淮师院美术专业学生马正文是援疆支教临时团总支副书记,起初,他担任和田市北京海淀小学二、三年级9个班的美术教学工作,每周18个课时,同时他还是二年级一班的副班主任,协助班主任做一些班级管理工作,组织班级活动。
“我从绘画的三原色是什么开始教,再到点、线、面的基础教学,除了白天上课和课堂训练,也利用午休和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马正文介绍,他想让孩子们喜欢上画画。
据了解,该校三年级五班的学生买买提江刚开始上美术课时,从不听老师讲课,经常走神开小差。
一次课后,马正文拉着买买提江的手来到办公室,耐心问他:“孩子,你是不喜欢老师的美术课吗?还是你不敢画。”买买提江摇摇头。“孩子,不要怕,你可以的,你要大胆去画,你是个聪明可爱的孩子,老师等你下节课的绘画作业哦。”说完,马正文往孩子手里塞了根棒棒糖。
此后,在课堂上,买买提江的表现特别积极,画画也很认真,每节美术课都会提前来到教室等候。
吃午饭的时候,马正文会先帮孩子们打饭,等到孩子打完饭,他自己再打饭。每天放学,他总是送走班里每一个孩子后再回去。
“没想到自己会来到新疆支教,印象中这是个很远的地方。”刚到新疆支教时,淮师院财务管理专业的宋梦婷有些不适应,4个月的时间,她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也爱上了这里的一切。
“我在教学之余,会给学生播放一些人文历史相关的纪录片,他们专注的眼神总能让我想起儿时的自己,单纯又可爱,渴望了解外界的一切。”宋梦婷说,平时,哪怕孩子们一句简单的“老师好”的问候,她都觉得特别有满足感。
“课下,孩子们将蛋糕奶油涂在你脸上,还‘没心没肺’地大笑。他们总是拦住你的去路,还给你起拗口的绰号,让人难忘。”宋梦婷说,每一节课她都尽自己所能,带这群可爱的孩子们学习知识。
“老师,你下学期还来吗?我一定乖乖听课,不惹你生气了,你是我见过最可爱的老师了。”去年年底,在和田市伊里奇乡北京小学四年级九班最后一节数学课上,同学们向数学老师童家文深情“告白”。
看着孩子们真诚的眼神,刚刚上大二的童家文慢慢哽咽,默不作声。最后,他双眼微微发红,说了声,“同学们,下课了,我下次还来!”
“我带的两个班数学基础较差,每次看到他们在课堂上胡闹我都很难过,我会制订一些惩罚措施,让他们明白,这个年纪不能只知道玩,学习也很重要。”童家文自豪地说,“最后一次月考,我们班数学总体成绩上升,还出了一个80多分的‘黑马’,努力没有白费。”
“童老师很负责,每节课都从头讲到尾,不浪费一分钟,我很喜欢童老师,我永远是他的学生。”四年级十班的学生买买提敏说。
淮师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叶琦平时带和田市北京海淀小学三年级的书法课。2018年11月的一天中午,叶琦带着三年级六班的孩子吃完午饭,快回到教室门口的时候,小班长苏麦亚突然神秘地跟她说:“老师,我们准备了惊喜给你。”然后苏麦亚用红领巾蒙住了叶琦的眼睛,叶琦在孩子们的簇拥下走进了教室。
进教室后,叶琦听到洪亮的掌声和生日快乐歌声,她拿开红领巾,看到学生阿卜杜塔伊尔正捧着一束五颜六色的纸花准备献给自己。“那是我教学生们折的纸花,黑板上是学生们精心设计的画和祝福语,教室墙壁上挂满了装扮的饰品,我非常感动。”叶琦说。
后来,苏麦亚略带自责地跑来告诉叶琦:“老师,我们一起凑了钱,想给你买蛋糕,但是不够,蛋糕要好多好多钱,这个蛋糕是何老师(该班班主任——记者注)买的,老师,对不起您!”那一瞬间,叶琦的眼泪不由自主涌了出来。
“很多学生家庭条件都不好,这场生日会他们筹备了一周,听说班长苏麦亚用一个小塑料袋装着同学们凑的钱,里面全是1元的、5角的……我真的太舍不得这些孩子了。”叶琦回忆道。
2018年12月28日,支教即将结束,马正文等志愿者专门给孩子们买了零食,提前过元旦。当天,他告诉孩子们自己要回校继续完成学业,为了将来做一名优秀的教师而努力。“我们都忍住没哭,因为怕孩子们看到难过,想和他们开开心心地道别。”马正文说。
2018年12月30日,该校百人支教团在阿克苏踏上返程列车。临别前,马正文等人收到了孩子偷偷递上的“礼物”,那是一张张纸条,上面写道:“老师,您辛苦了,我是吃饭很慢的同学,猜猜我是谁呢?希望下一年您还能回来教我们,您教会了我做人,我会想你的,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去安徽看你……”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王海涵 记者 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