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半年,苏州市人大代表、相城区女企业家汤明兰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向政府提出提前关停自家丝绒印花厂。这在当地引起不小的轰动。
汤明兰的印花厂拥有10余台大型智能化操作设备、300余名员工,此前已成为苏州最大的丝绒印花企业之一。“关停企业经济损失肯定不小,但这些年环保治理技术难度大,治理费用高,污水排放问题始终困扰着我,还不如把绿水青山留给子孙后代。”汤明兰说。
汤明兰关停印染企业,只是当地关停印染企业的一个缩影。前不久,相城区发布消息称,2018年相城区依法关停印染企业63家,今年也将依法关停仅剩的5家印染企业。
据了解,2016年,当地共有96家印染企业,主要分布于北桥街道、渭塘镇和阳澄湖镇。这些企业普遍建厂年代较早,不仅废水、废气等污染物无法保持稳定达标排放,污染防治水平跟不上时代的要求,而且能耗大、社会效益差,生态环境短板凸显。
统计数据显示,此前相城区印染企业最高峰年废水排放量达1500万吨,约占全区工业废水排放量的50%,年产污泥5万吨。
当地村民回忆,当时印染厂排放的烟气味道特别刺鼻,附近河流的水也不再清澈。
“除了环保压力大、产能落后外,相城的印染企业多以村级经济为主,并没有形成规模经济,而且相城并没有与之同步的纺织产业。”苏州相城区委书记顾海东表示,在环境要求持续加严背景下,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是很迫切的问题。
2018年,相城区针对性地制定出台16个“三年行动计划”,其中包括《相城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三年行动计划》。
该计划目标用3年时间淘汰全区所有印染企业,在2017年完成淘汰28家的基础上,2018年计划淘汰35家,2019年计划淘汰34家,最终实现印染企业的全部清零。
关停印染企业,涉及到经济利益、员工安置、厂房拆除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也有少数印染企业一时下不了“壮士断腕”的决心。
“一方面我们加强宣传,帮助企业算清楚政治账、经济账和环境账‘三本账’,引导企业认清形势主动关停;一方面加强执法检查力度,管控到位,促使企业通过征迁方式或自愿关停完成淘汰。”相城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相关单位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多印染企业站出来主动关停。在依法关停淘汰过程中,相城区还人性化地给印染企业留出关停淘汰过渡期,管控生产同时还提供各种服务保障,保证企业完成前期订单,井然有序地关停。
这些印染企业腾出的区域,如今也迎来“新生”。在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桥街道灵峰村,原有的14家印染企业目前已全部依法关停,相关厂房正在清空或拆除中。该村村委主任周兴来介绍,关停搬迁7家印染厂,腾出120亩的新空间,现在政府已确定引进先进的装配式建筑项目,该项目所产生的效益,要远远超过原来7家印染企业。
在阳澄湖镇沈周村,原华尔印染和南亚印染的设备已全部搬离,即将进入厂房拆除阶段。该区域占地200亩,拆除之后将进行生态修复,按照当地政府规划会作为绿化用地,将极大地改善周边生态环境。
据初步统计,仅2018年,北桥、渭塘、阳澄湖三个板块关闭印染企业腾出土地约1022亩,不仅为相城区的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腾出新空间,还极大改善相城区的水环境质量,促进阳澄湖水源水质保护。
除了和印染企业说“再见”外,相城区还对化工、喷涂、造粒等行业企业开展全面排查,并加大“散乱污”企业(作坊)淘汰整治力度。
之前相城区望亭镇宅基村经营着废轮胎、废金属和废塑料三大交易市场。外地企业在这里承包土地,兴建厂房,再把厂房出租给小作坊。市场内脏乱差,经营户之间关系很复杂,老百姓投诉多,难管理。从2017年开始,该镇开始启动市场的拆迁回购工作。
“工作开展难度大、麻烦多,但大伙儿达成共识,拆迁回购对今后村里发展有好处。”该村村支书裘晓明说,废旧市场每年能给村集体带来收益,但脏乱差的环境已影响到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项工作也到了必须作出改变的地步。
他们终于在2018年底之前完成拆迁回购工作,腾出近300亩土地。2018年,宅基村所在的望亭镇,通过拆除、回购、搬迁等盘活土地资源2200亩。
值得关注的是,相城区20多个村级工业园相继清理后,既改善了生态环境,也提升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多赢。2018年以来,相城区还确立了“以研发产业为主,配套部分高端制造业”的产业发展思路,全力打造最具潜力的先导产业创新高地。眼下,一批前景好、技术强、价值高的产业项目被吸引不断集聚,在这片创新创业的沃土上发展崛起。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超 通讯员 戚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