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3月10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 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林)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为何没有再提货币政策“保持中性”?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是否存在资金空转和套利行为?中美最新一轮贸易磋商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是否达成共识?
今天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邀请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等,就“金融改革与发展”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这是易纲去年3月履新后,第一次以央行行长的身份亮相全国两会记者会。
外界注意到,2018年以来,人民银行已经多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共计3.5个百分点。今年1月,人民银行连续两次下调了0.5个百分点,向市场释放了大量的资金。此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稳健的货币政策方面提到,要“松紧适度”,这一表述与去年相比,少了“保持中性”四个字。这些变化是否意味着,今年的货币政策将会偏向宽松?
对此,易纲直言,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内容非常丰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保持中性”,是因为这样的表述更为简洁,而且稳健的货币政策具体内涵并没有改变。
易纲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体现逆周期调节的作用,同时货币总量要保持松紧适度。他还提到,稳健的货币政策还要在结构上更加优化,进一步加强对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支持,并且兼顾内外平衡,既要以国内的经济形势为主要考虑,也要兼顾国际情况,以及中国在全球经济关系中的地位、外向型经济等多方面。
易纲透露,在刚刚结束的中美第七轮贸易磋商谈判中,双方确实讨论了汇率问题。中美双方讨论了许多问题,包括:如何尊重对方货币当局在决定货币政策时的自主权;双方都应该坚持市场决定的汇率制度原则;双方都应该遵守历次G20峰会的承诺,不搞竞争性贬值、不将汇率用于竞争性目的,并且就外汇市场保持密切沟通;双方都应该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透明度标准来承诺披露数据等。
易纲也谈到,在金融领域中国公开承诺的11项对外开放措施大部分都已经落地,例如标准普尔公司已经获得进入中国信用评级市场的准入,美国运通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筹备申请也已经获得批准。
“再进一步,就是我们金融市场的开放,中国的股市、债市和其他金融市场都要逐步向全世界开放。”易纲表示,在汇率形成机制的讨论中,在对中国市场的建设过程中,大家的共识会越来越多,信心会越来越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