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04月02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尼葛洛庞帝的黑箱

胡宁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04月02日   08 版)

    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在中国,这个名字属于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

    别小看这位年逾古稀的美国老头儿。美团的创始人王兴和搜狐的张朝阳都是他的“信徒”。马化腾、李彦宏也多少受过他的影响。这一切荣耀都属于20多年前他的一本旧作:《数字化生存》。他们管这本书叫互联网启蒙时代的“圣经”——这些今日的大人物都说,当年是从这本书里看到了互联网的蓬勃未来。

    然而我曾经断定,尼葛洛庞帝是不折不扣的“神棍”。

    上学时我们爱用这俩字代指那些说话玄而又玄的未来学家。那本“圣经”使得尼葛洛庞帝无比符合“神棍”的定义:里面都是他专栏文章的合集,写作一篇平均用时半小时至45分钟;里面充满了对数字化高度发达时期的种种幻想,比如互联网如何让人能够不用挪动半步就“生活在别处”,媒体行业会被数字化革新;字里行间洋溢着诡异的兴奋感,我看他忙于展现未来,但是我却没看懂他推导结论的逻辑链条。

    不得不说,“神棍”之所以是神棍,在于他作出的预言大部分都对。自从我看过那本书之后,有一段时间就沉浸在两种状态的交叠里。一种是当手指划过屏幕、24小时被工作缠绕时想,哇噻,神棍怎么就说得这么对!另一种是看着蠢兮兮的人工智能想,唉,现实跑了20多年,天天叫着“指数型增长”,可还是没跑赢神棍的预言。

    学生时代,我觉得神棍“依靠预言、不断地预言为生”,总有一次会蒙对。如果非说“神棍”有什么好处,那就是他敢对未来下个结论。

    前不久,机缘巧合下我重读新版《数字化生存》。这一回,我被迫去查找尼氏背后的故事。比如他最著名的身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创办者”,究竟意味着什么?

    他曾经坐在实验室的皮制座椅上,指着黑漆漆的大屏幕说:“在那画个黄色圆圈,把紫色方块移到蓝色菱形旁边。”他的话如同魔法咒语,大屏幕按照他的指示成像。直到他说:“在那儿,画一个大的绿色圆圈。”而后,屏幕上显示出了一个大大的红色圆圈。尼葛洛庞帝的手拍上了脑门儿,骂了一句:“哦,该死!”

    他还曾在实验室里,把手指死死按在屏幕上,以指尖为原点,试图描绘出各种形状。其笨拙程度是今天的我们难以想象的。因为无论是画圈的失败,还是傻乎乎的指尖游戏,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事儿。当他在1976年驾驶着装有摄像机的汽车记录美国街头影像,回实验室用计算机生成道路模型时,谁又知道,如今的那些自动驾驶汽车跟它长得那么相似。

    类似的例子很多。直到这时候我才发现,“神棍”的天马行空有自己的依据,只是写书时,他就像只在数学卷子上写了结果、不写过程的人。他几次三番对外界说:他是推断,不是预测。

    《数字化生存》序言中写道,尼葛洛庞帝最出色的贡献不是这本书,而是一句话:“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当我揭开“神棍”背后的小黑箱时,我好像明白了。他为什么能作出神预测,原因再简单不过。他在写书前的20多年里一直在实验着未来的无数种可能。那本书只是把他的实验结果往前再推进了一步罢了。

    可我这样的旁观者没工夫仔细“推断”他。他在我脑子里被固定为神棍形象多年,如同在很多对他抱有怀疑的人一样。可是这个人坚定地在众人的眼光里继续实验,去投资,去推行给发展中国家儿童使用100美元掌上电脑的计划。

    这种对他本人的误读让我想到尼氏书中所犯下的最大错误。这个美国学者曾乐观认为,互联网能让民族国家挥发,让不同肤色和种族、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在网络里实现观念的互联互通。他勾勒出一片天下大同的场景。任谁都知道他错了。

    尼氏觉得,对与错没什么大不了,重要的是未来本身,以及开拓未来的好奇心和行动力。至今,他依旧不妥协,就算诽谤加身,流言乱窜。

    当我终于敢对昔日的同学说出,我觉得尼葛洛庞帝不是“神棍”时,我知道,这个名字才真正与未来有关:不仅是互联网的,也是我的。你总要对未来有看法,如何获取勇气,尼氏作出了极佳的示范。

胡宁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04月02日 08 版

那些留在大城市的小镇青年,后来都怎么样了
套路流量原本不是贬义词
求同存异《青春斗》
尼葛洛庞帝的黑箱
活在人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