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杭州4月21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董碧水)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直接产物,我国民办教育已从复始时的“拾遗补缺”发展到今天的“不可或缺”,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这是记者从4月20日~21日在杭州举行的首届中国民办教育发展高峰论坛获得的消息。
大会提供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我国已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18.35万所,其数量占到全部学校总数比重的35.35%;在各类民办学校在校就读的学生总数达到5378.21万人,占到全部学生总人数的19.51%,也就是说近两成学生在民办学校就读。
在浙江,目前全省有包括幼儿园在内的各级各类民办学校6700余所,在校生超过240万人,占到全省在校生总数的25%以上。“也就是有四分之一的孩子在民办学校学习。” 浙江省副省长成岳冲说,可以说民办教育为浙江教育的改革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认为,在普及国民教育,提升整体教育水平,建设教育大国的过程中,民办教育推动了中国办学体制从单一的政府办学向社会力量办学、社会力量参与办学转变,“在这个意义上,民办教育既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也是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力量”。
我国民办教育复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民办教育促进法》制定以后的15年间,民办学校在校生从2002年的1148万增长到2017年的5120万,增加了3970万;民办学校数量则从6.1万增长到17.7万所,增加了11.6万所。
“而与此相对应,同一时期公办学校的数量减少了约28万所,在校学生减少了2500万。”民办教育研究专家、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吴华说,值得一提的是,从2002年到2017年,财政性教育经费从3500亿元增加到35000亿元,但其中99%用在了公办教育,只有1%用在民办教育,“也就是说,民办教育只用了1%的公共财政资金,却为社会提供了20%的公共教育服务”。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民办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份,成为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吴华说。
首届“中国民办教育发展高峰论坛”由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联合海亮集团共同举办,海亮教育集团、浙商总会教育委员会承办。大会还在海亮教育园举办了民办教育名校长分享会等活动,并发布了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的“杭州倡议”。
据悉,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是目前国内顶尖的教育改革跨界交流平台和享有盛誉的新型教育智库,荟聚了教育理论、教育实践知名专家以及政治、经济、人文、社科等各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