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传:杨普,河北省石家庄常山北明股份恒盛纺织分公司织造车间技术员,团河北省委副书记(兼),“杨普工作室”带头人。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第19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第11届中华技能大奖、河北省优秀共产党员、中国纺织大工匠等荣誉。
----------------------
就像17岁的杨普想象不到自己32岁能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一样,她更想不到一开始对纺织行业的了解似“一张白纸”的自己日后会成为该行业第一位获得中华技能大奖的女性。
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杨普觉得自己的成功除了要感恩国家发展、组织培养以外,“也离不开青年人那种激情,或者说每项工作上都勇争第一的魄力和勇气”。
2000年,17岁的杨普从技工学校毕业,到河北省石家庄常山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做了一名挡车工。虽然有两年纺织专业的学习经历,但杨普对具体工作内容并不了解。在校期间,学校以教授理论知识为主,对车间的现场环境、实际生产状况很少提及,更别说让学生实践操作了。
杨普介绍,由于对生产环境、劳动强度一无所知,很多和她一同进厂的同学,大多没过多久就辞职或转岗了。“事实上,相对其他行业来说,我们这个职业的工作环境确实比较差,劳动强度也比较高。”
独立定岗后,由于基本功不扎实,又没有工作经验,杨普常常手忙脚乱。“有时候一个班次都顾不上吃饭、喝水”。不仅如此,因为效率低,完不成生产任务,杨普的绩效奖金也明显比别人拿得少。
谈到入行初期遇到的困难,杨普表示当时也打过退堂鼓。“最后自己还是决定要留下来,并且还要把这份活儿干好。”杨普说,这其中的原因是来自家庭的鼓励和师傅的指导。
“年轻人吃点儿苦也是应该的,年轻不吃苦,那将来你就要去受苦。”谈起当初父母劝导自己的话,杨普现在也觉得很温暖。
除父母以外,师傅对她的影响也很大。“由于我基本功不扎实,他下班后就陪我练习,给我掐表,还帮我找复习资料”。师傅不断鼓励杨普坚持下去:“只要好好干,行行都能出状元。要想干好工作,就得苦练基本功,基本功没有什么捷径,只有苦练。”
在家人和师傅的帮助下,杨普开始慢慢认可这项工作,心里也攒了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厂里有那么多老师傅,他们的工龄比我的年龄都大,既然别人能干好,我为什么干不好。”杨普说。
为尽快把技术练好,杨普抓紧一切时间练习。在纺织车间,挡车工的基本功是“机下打结”,俗称“接线头”。练习时,需要技工不断把线头弄断、接上,再弄断,再接上,如此反复。尽管纱线如头发丝一样,既细又软,但经过成千上万次的练习,杨普的手上还是被勒得满是裂口。
在纺织行业中,国家对打结的速度有统一标准:一分钟20个。为了达到要求,训练时杨普会拿秒表来计算。杨普回忆,当时同宿舍工友遇到倒班、休息,大多都去逛街、逛公园,而她则把业余时间都放到练习基本功上。甚至谈恋爱的时候 ,她也总是要求男朋友给自己掐表练习。“那个时候我爱人总和我开玩笑,说我谈恋爱和工作两不耽误,找对象简直是找了个免费的陪练。”杨普笑着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时间给了杨普最好的回答。她的速度由最初的1分钟只能结七八个,变成1分钟能结35个到38个,远远超出国家标准。在反复摸索过程中,杨普还不断总结出工作口诀。时至今日,这些口诀在她带徒过程中,仍然发挥着作用。
之后,设备升级换代,企业引进了国际上最先进的喷气织机。为了适应新机器,杨普在传统织机操作法的基础上,又摸索出包括“双手交叉、主动引纬”八字穿纬法在内的一系列技巧。
该方法实施后,工作速度提升了约10秒。“虽然只是10秒,看着很短,但这缩短了织机停台时间,因此提高的布机班产可达2200米,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近500万元。”
随着技术的提高,杨普也逐渐走向了更广阔的技能舞台。2002年和2004年,她分别获得石家庄市布织挡车工技能大赛第一名;2005年,她获得河北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技术状元”;2012年,作为全国纺织行业唯一的获奖者,也是30名获奖者中年龄最小的一位,杨普摘得“第十一届中华技能大奖”。
目前,杨普有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杨普工作室”,其中团队成员30名,平均年龄32岁。在杨普的带动下,企业涌现出了很多技术能手。除此以外,杨普还兼任了团河北省委副书记。“其实这几年对我来说,确实是一种学习与历练。”她告诉记者,“企业里青年工人占比较大,有了团组织的平台,我可以把基层一线青年的愿望、心声及时地传递给团组织。同时把共青团的一些好政策、好活动带回到基层一线的青年当中。”
谈到当前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当工人的现实问题,杨普也很忧心,“尤其是像我们这种传统的制造行业,这种现象更凸显一些。比如,当前基层一线的纺织操作工面临着招不进、留不住的问题。”她认为,造成这种社会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同时她指出当前技术工人的技术等级、晋升、培训学习、工资待遇以及对创新的扶持力度等方面也在逐步提高,这让很多在职的青年技术工人看到了希望。
适逢五四运动100周年,杨普说:“我所理解的五四精神是一种不怕困难,勇于挑战,有激情,有活力,有能力,能创新、积极向上的精神。”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杨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