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我18岁,带着大男孩的愁绪,登上了前往“冰城”哈尔滨的求学列车。入学一段时间后,我即将迎来在哈尔滨的第一个冬天。刚好申请国家助学金成功获得批准,当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给父母的时候,拨通电话后妈妈的第一句话就是:“现在10月了,哈尔滨那里会下雪吧?”我知道妈妈的用心良苦,我说:“妈,下雪要到11月以后,没有那么快。”
霎时,往事如潮涌上心头,泪水如浪模糊了眼眶。
一个选择
我依稀记得爸爸在家庭一穷二白的处境下,带着妈妈和刚开始记事的我走出闭塞的小山村,来到县城谋生,我知道他们是为了能让我接受更好的教育;从起初的居无定所到终于让这座小县城里有了一缕属于“我们家的灯光”,父母任劳任怨地付出了多年。天不遂人愿,高二那一年,爸爸在一次次拼命地工作后病倒了,忍受着肢体残疾的终生困扰,家庭的重担全然落到了妈妈瘦弱的肩上……
后来,我发现了爸爸妈妈日益明显的斑白鬓角,在高中的后两年我索性考虑是不是读完高中就应该去打工,尽我所能帮助家庭,毕竟在我身边有同龄人高中毕业后就开始找工作了,我读完大学也是要找工作;我的学习成绩也在那时变动很大,妈妈发现情况后说:“你不要想太多,我们一定会供你读书的。”在一旁虚弱的爸爸用强硬的语气说:“儿子,你不要有顾虑,我就算砸锅卖铁也会让你完成大学学业。”爸爸说这句话时愧疚地看着我,我却再也不敢看,于是我心如磐石地选择努力读书,完成父母的心愿……在国家贫困生补助的支持下,我正常完成了高中学业。前路似乎变得光明了起来。
两座城市
那个令无数人瞩目的夏天,高考结束,伴随着数周惴惴不安的等待,成绩如期而至。我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能够就读自己心仪的大学。大学录取通知书带着喜悦和难题摆在了一家人的面前,大学学费、住宿费、生活费、甚至教材费……这些冰冷的数字打击了我的信念,亲戚朋友的资助,父母拿出的留给妹妹读书的积蓄,都存在了那一张小小的银行卡上,沉甸甸地在我手里攥着。妈妈送我去车站的时候,说了很多,记得最清楚的是她用担心又夹杂着些许抱怨的语气说:“怎么选这么远的学校?在东北,过不了多久哈尔滨肯定会下雪,肯定特别冷,你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从吉安到哈尔滨,一个平凡的梦想跨过2000多公里,一颗心牵着两座城市,一半明媚一半忧伤;坐在前往学校的火车上的两天里,我领略了窗外的风景:稻田、麦地、玉米地,我知道自己离家越来越远,心中对于学业费用问题的惆怅也生根发芽。
四年规划
到站下车后,路经繁华的市中心,我体会到世界如此大,而我如此小。幸运的是,入学报到那天,我得知能够申请国家助学金,梦想的火炬重新在心中燃起。感觉当时的我开始就像那个故事里的一条小鱼,躺在海滩上快要干涸的水洼里;可是她却用一双温暖的手将我捧起,重新放入大海里,她说,这条鱼会在乎。她就是祖国。
虽然有些迷茫,我开始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大一的时候,学校帮助我解决了很多困难,“困难不怕,工大是家”的活动我仍历历在目,而且我能利用课余时间勤工助学,避免自己面临过于拮据的学习生活。而每一次银行卡上显示国家助学金到账通知时,我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暖,我都能感受到国家助我前行的力量;“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我深知回报社会是最好的答谢方式,在大二期间,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志愿活动,给更多人予以帮助。其实刚步入大学的时候,接触大学课程,发现了超乎寻常广阔的知识,让人难以理解,学习起来非常吃力。但逐渐地,在这样优秀的大学中,不断听优秀的人讲述优秀的事迹,我开始找寻优秀的方式做优秀的自己。在学校98周年校庆之际,又是一年毕业季,我无意中发现图书馆门前伫立着这样一张海报:海报的样式如同一张火车票,列车号是2018,起点是哈尔滨,终点是祖国需要你的地方,乘车人便是毕业的我们。突然这样一幕出现在我心中:满怀知识和能力的莘莘学子毕业后,来到祖国建设发展的前线,用自己的笔为祖国画出理想的蓝图。我也想成为这样的一员。李嘉诚先生说过:“成人是做事的必然结果,把每一件事做好,就是把人做好。”虽然自己的成绩并不算优异,但是我一直在坚定自己的信念,自己能行,把每一件事都做好,能成为国家需要的人。彼时有高中同学问我哈尔滨离家那么远,冬天还那么冷,你受得了吗?我回答道,我不在乎这点困难,为了梦想,此心安处是吾乡!有人说,青春是一首歌;我说不是,青春是空白的五线谱,这音符须由你自己书写。
在那通电话里,最后妈妈对我说:“你就放心努力读书,不要辜负你自己这些年来付出的辛苦,要记得对你有恩的人,要知道国家帮助了你很多。”到现在每一个字我都珍惜无比。10月,冰城会下雪吗?不管会与不会,冰城的雪花在我眼里,都是心形的;冰城,温暖无比!
(哈尔滨工业大学 廖科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