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9年05月21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这就是我们带走的“延安”

太原理工大学 李锦鑫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05月21日   12 版)

    参加和我一起去延安活动的大学生记者观看《延安保育院》。薛诗豪/摄

    吴起县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鄢光哲/摄

    在革命圣地延安的火车站,大号连排窑洞,高高的圆拱门窗,还有青灰色的五角星,一切都暗合了来人的想象,概念十足。出站口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山东来的贵宾们,请在这里集中”,接站的人举着接站牌大声喊着,牌子上写的是“延安学习——山东曹县机关工委”。

    2011年,老区延安通了火车,2018年延安南泥湾机场通航,伴随交通的大发展,红色延安再次焕发出了强大活力,全国各地的群众奔向延安,了解革命历史,寻访革命遗迹,传承革命精神。

    一场深刻的党性教育

    经过修缮的杨家岭和枣园革命旧址,多了功能更加齐全的游客服务中心,也有了更大的停车场。旅游大巴车来来往往,车位经常爆满。

    “我今天穿着红军服,来到革命老区,要真正接受一次教育。”在枣园,会看到许多人穿着红军服,他们有外地旅游的游客,也有集中来延安培训的党员干部。来自重庆的王峰是一名机关干部,“工作20多年了,这次到延安培训,穿着红军军服,在革命旧址现场学习,感触很深。我要进一步提高党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王峰说。

    延安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枣园的灯光,指引了中国未来的方向,这里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革命精神实践之旅

    延安的各处革命旧址,最大程度上还原了当时的面貌,窑洞的地面不平整,一桌一椅、一床一柜便是屋里的全部家当,任弼时同志的夫人陈琮英却说过,这是我住过最好的屋子。

    山东的李谦老人今年62岁了,到西安转机赴尼泊尔旅游的他将空闲的一天时间交给了延安,要看一看革命老区。“我当过工人,做过工会、组织、机关工作,我深刻体会到,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一定不能忘记这段历史。”

    四川攀枝花人刘倩一家6口人乘飞机来到延安。尽管时间紧,刘倩依旧将行程排得满满当当,枣园、杨家岭、王家坪延安革命纪念馆、宝塔山、梁家河等经典红色旅游点全部覆盖。“虽然这趟旅途很辛苦,但是能让孩子学到很多。”刘倩告诉笔者,她和孩子是第一次来延安,但是“还会再来”。

    “对于孩子来说,在书本上看到的历史没有直观的感觉,总是抽象的。但作为中国人,他们应当去了解那段必须铭记的历史。什么是革命精神,什么是初心,实地去一次,会比看书来得更深刻。”刘倩说。

    将初心传递 让精神传承

    在延安市宝塔区冯庄乡康坪村,沿着一条小路上去,土黄色的窑洞与周围的建筑形成巨大反差。这里是康坪村北京知青点旧址,黄泥做的围墙,木头做的大门,院子里的石碾、水槽等都被保留下来,一幅质朴、原生态的陕北乡村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

    在知青点旧址周围,是当地依托知青文化修建的民宿,窑洞式的建筑,让外来者体验陕北的民居特色。

    4月28日下午,在康坪村民俗6号院内,延师附小二年级的同学正在吃香喷喷的饺子,而这些都是他们自己的劳动成果。据延师附小老师介绍:“周六日,会组织学生到一些红色旅游目的地去体验生活,让孩子们自己去看,动手实践。”

    作为延安红色旅游的一张名片,《延安保育院》的演出感染着每一个观众,用4个词概括观后的感受便是——震撼、感动、鼓舞、责任。震撼于延安时期的艰苦,感动于延安人民的淳朴,在延安精神的鼓舞下,体会到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的责任。

    延安人民的淳朴是一脉相承的,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延安人民哺育了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队伍;在新中国艰难的建设时期,延安人民慷慨接纳了将近3万名北京知青;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延安人民又一次次迎接祖国各地的人们来延安学习,找寻初心。

    每一个来到延安的人心中都有一种红色情结,这就是我们带走的“延安”,无论走得多远,我们心中都有了延安这片放不下的沃土和精神家园。

太原理工大学 李锦鑫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05月21日 12 版

“中国旅游日”推出3500条惠民措施 文明旅游深入人心
这就是我们带走的“延安”
移动的课堂是真正的研学旅行
发展旅游景区商品不能一厢情愿
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