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没有人不知道杜富国的名字。
杜富国受伤的雷场,是麻栗坡县猛硐乡坝子村村民们的耕作用地。39岁的村民李运忠在扫雷任务开始前,曾一次次为了生计走入这片雷场。2008年,他被炸断了右小腿。
事实上,这片土地根本无法耕种。扫雷官兵到达这里以前,边民们只能采摘野生草果,挖掘药材,没有其他的选择。他们用这些野果草药卖钱,为了谋生有时要付出生命代价。
李运忠说,村子里48户人家,已经有8人被炸伤,6人被炸死。
“如果没有扫雷,我们随时面临着生命危险。富国被炸伤了,是为我们伤的。”被扫雷官兵清排过的土地如今撤去了雷区禁地的石碑,李运忠跨过遍地被翻出的树根,又一次来到爆炸发生的地方。
枯树依旧倒向一边,斜坡上还能找到厚重防护服被炸碎的焦黑衣片,李运忠站在山头一片永久封围雷区外红了眼眶。出事那天他不在村子里,听说后他开始疯狂地在网上查找消息,终于看到了杜富国的名字。
李运忠没有想到,是这个只比女儿大4岁的小伙子受了伤。
“他受伤时还不到27岁,还是个孩子啊。”同样是26岁被炸伤的李运忠面部肌肉轻轻颤抖,突然说不出话来,只能用手一下下拍抚胸口。他不愿相信这个为他们而来的扫雷战士竟然要忍受比他们更严重的伤痛。
猛硐瑶族乡敬老院的83岁老人韦美良称杜富国为“兵哥哥”。她记得2018年的9月2日,猛硐乡遭受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是当夜站岗值班的杜富国预见了灾情,将情况报告扫雷大队。又是他带着救援队冲进养老院,率先顶着没到腰的洪水,把她背出被困的楼房。
相差56岁,韦美良谈起这个曾救过自己的“兵哥哥”,眼中满是担忧,一遍遍说着“感谢兵哥哥,希望他快点好起来”。
猛硐中学初三的学生李选丽曾想过,如果是自己,会不会作出和杜富国同样的选择,答案是“很难”。爆炸声和随时被炸伤的恐惧伴随着这里的孩子成长,所以身边的英雄在他们眼中格外崇高。
“为人民扫雷,为军旗增辉。”这是扫雷大队的口号。在扫雷大队的官兵们看来,杜富国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这句话。
原本2018年12月,杜富国服役期满就可以退伍。但在8月,同样即将服役期满的战士窦希望问起去留时,杜富国甚至没有想过离开,而是反问窦希望:“雷患不除怎么能走?大家都回家了,谁来扫雷?”
受杜富国的感染,最终窦希望选择了继续留在扫雷队。
2018年10月11日,战士殷颢栩将炸伤的杜富国从雷场抬下山。两个星期后,当他再次走进这片雷场作业,站在山下,他一度迈不出脚步。
硝烟已散尽的雷场上,殷颢栩仿佛还能看到杜富国作业的身影。惋惜和心底的疼痛甚至超过了对地雷的恐惧,那天他迈上雷场的脚步比平时慢了些。
但这些纠结的情绪转瞬即逝。“因为必须继续下去。富国最大的心愿就是把雷扫干净,我们更要带着他的愿望完成好任务。”殷颢栩说。
杜富国负伤1个多月后,11月16日,扫雷官兵们手牵着手,排成一排走过坝子雷场。他们用扫雷兵特有的方式告诉老乡: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安全的。
经过了3年多直面生死的生活,当所有人以为可以放松下来时,新的扫雷任务又下达到大队。无人缺席,大队官兵又人人写起请战书,扛起背包奔赴新的战场。
“我们的战友已经为此付出了双手双眼,雷还没有扫完,还有百姓受雷患之苦,我们为了富国的心愿也要去。”殷颢栩说,战友们都积极请战。
“他虽然看不见了,却让大队里人人都看到了他的精神。”时任扫雷大队政委周文春说,“他就像一盏灯。”
如今,浓雾依然笼罩着曾经的坝子雷场,空气中却不再有伤亡的恐惧。水杉在回暖的春季生出新的嫩芽,再过些日子,草果和茶树就要被种下。
李运忠每天都会拄着拐杖爬上山,他已经开始规划这些耕地。在他站立的脚边就是杜富国负伤的地方,他专门带女儿来看过两次。
“上世纪80年代,老山战役在这里打响,诞生了老一辈那些浴血奋战的英雄。30多年后,新的英雄又上来了。”满脸沧桑的李运忠眼望着远方说,“我们永远记得他,我们永远感谢他。”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郑天然 通讯员 周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