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谈人工智能总觉得它是冰冷的技术,但我觉得恰恰好的人工智能设计必须有‘人情味’,这样的人工智能才是有灵魂的,进而有市场需求的。”“This is us”团队队长黄智威谈及设计初衷时说。
黄智威、孔叶豪、姜孝雄和詹好是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在读大学生,自由组合成“This is us”团队参加本次北京人工智能创客马拉松大赛,并获得本次大赛的冠军奖。
他们以“人工智能+智慧城市”为主题,设计了一款可回收物的专属共享平台。该平台加入图像识别、多目标优化算法,为垃圾回收者、售卖者(拾荒者)以及工厂提供智能通道,让垃圾回收流程智能化,推进绿色智能城市建设进程。
“设计这款平台的最终目的是打造一个社区拾荒者与回收站的连动系统,提高弱势群体劳动效率。”孔叶豪在产品演示环节说,拾荒者可以在平台上点击“我要卖”来售卖自己的物品。
“这是一款既有同理心又有想象力的创新产品。”加拿大西蒙菲沙博士后马如飞点评道,这群年轻人运用扎实的科学技术来解决城市弱势群体拾荒者面对的真实困难,真正做到了让人工智能助力人类美好生活。
陈伟勋、陈惠琳、王武和张晋铭组成的“Hello World”队是本次大赛中唯一一个来自新加坡的华人团队。他们虽与This is us团队选择的主题不同,但设计的作品却也极具“人情味”:以人工智能+物联网为主题,以解决新手父母的育儿需求为出发点,设计了一款名为“伴伴”的App。
“我在新加坡接受了一些机械的学习,我很想通过这次比赛展示和挑战一下自己,锻炼自己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场景中。从人的角度出发,让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为人服务。”团队数据分析负责人陈伟勋说,“伴伴”应用了语音分析、数据采集等技术,新手父母通过APP即可直接知晓孩子的情绪,从而减轻其育儿负担。
“我们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日常生活启发,新手父母工作繁忙、压力大,是典型的育儿‘小白’。幼儿又常常不会表达情绪,这就造成了父母与孩子间的交流不畅。而‘伴伴’就可以很好地满足新手父母这个群体的育儿需求,提供相应的育儿经验,帮助判断幼儿的情绪和心情。”团队产品设计负责人陈惠琳告诉记者。
“中国的青年开发者不仅在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解应用方面有着优异的表现,最难能可贵的是其对日常生活、特殊群体的细致观察,赋予了人工智能‘人情味’,也就让这套设计有了符合市场需求的灵魂和核心价值。”大赛导师顾青表示,“疯狂西瓜子”团队为有社交障碍群体设计的恋爱替身机器人、“凑凑”团队为有视力障碍的人群设计的智能识别辅助等作品都体现了青年开发者的人文关怀和创新思考。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王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