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那天晚上我选择睡宿舍,命运会不会因此不同呢?每一次在心底静静复盘当年当日,我都像回到案发现场的侦探,总会察觉到更新的蛛丝马迹,然后去印证10年后的人生境遇。
--------------------------
高考已经过去10年了,那一晚的彻夜未眠,依然赖在心中。因为我至今还在琢磨一个不会得到答案的问题:如果那天晚上我选择睡宿舍,命运会不会因此不同呢?
每一次在心底静静复盘当年当日,我都像回到案发现场的侦探,总会察觉到更细微的蛛丝马迹,然后去印证10年后的人生境遇。最后一次模拟考,是全市重点中学联考,我考了本校第二名,全市前10名。按照高三这一年的平均成绩,正常发挥,上清华北大是稳的。
就像任何一个班级都存在“尖子生光环”一样,班主任老师对我寄予厚望,尤其对我的语文科目成绩。高中三年,我始终是她最爱的“小作家”。班主任期待从我手中,诞生本校一篇满分作文,能在书店教辅书上流芳的那种。
“语文怎么会考砸呢?”我和很多同学都觉得数学是拉分大科目,其他科目则对前程不太会有决定性作用。而这是第一个“打脸”的伏笔。就让时间线回到高考前一天,在夏日阳光洒满青葱校园的早晨,我作了一个重要决定:今晚回家住!
我家位于这座城市边缘的小镇,去高中学校有段不远不近的距离,要坐中巴车,因此高中3年我都是只在周末回家的住校生。
我的高中宿舍位于顶楼,6个人挤一间,冬季朔风呼啸,夏天则是炎热不堪,不过习惯了夜里倒也能勉强安睡。其实宿舍里安装了空调,但我从来没见它运转过。
高考前一天早晨,班级同学都忙着收拾满满当当的课桌。我看着窗外刺眼的阳光 ,思考今晚如此重要,会不会在宿舍热得难以入眠……我走向班主任,说今晚我想请假,搬回家住。
此前班主任开过班会,说他们还是希望住校生考前不搞忽然的“特殊”,怕影响高考发挥。但毕竟班主任对我有一份额外的偏爱和信任,她犹豫了一会儿,同意了我的申请:“回去好好休息,明天好好考。”那天下午,我如愿以偿地回了家,在凉爽舒适的空调房间里翻了翻书,看了一遍错题集,还睡了一会儿觉。一切都以自然顺畅的节奏往前发展,没有异象。
晚上,我按照平时在宿舍的睡觉时间躺下了。好了,悲剧正式上演。
我在浅睡眠中大约徘徊了一个小时,却没能顺利进入下一层睡眠,而是不知被什么奇异的力量拽起来,进入恍惚状态。
卧室空调悠悠地吐着冷气,屋外也不存在任何一点儿噪音。对啊,很适合睡眠啊!为什么我睡不下去了?
我努力保持JPG一般的静止状态,反复告诫我的身体,此时真的太适合睡觉了,请所有细胞别再亢奋了。
然而,自我催眠毫无作用。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当时间以夸张的速度狂奔向凌晨,然后又向清晨步步紧逼的时候,我终于被迫承认一个恐怖的事实:我,失眠了,居然在高考前一夜失眠了。
依稀记得那个清晨,我的有效睡眠时间不超过半小时。然后被我妈叫醒,洗漱吃早餐;我爸开车送我去考场。父母不知道我这一夜的煎熬。
对于一个注重睡眠质量的人而言,失眠的后果是严重的。坐在稳操胜券的语文考场,我明显感觉到困意和焦虑交缠在一起,联手去我试卷上捣乱。我以昏昏沉沉的精神状态,靠身体的本能,机械地答题、写作文……
交卷那一刻,我很确定地告诉自己,语文考砸了。
好在我心态没有崩盘。中午抓紧时间补了一个午觉,下午数学开考时,感到真实的灵魂终于重回体内,整个人复活。
等到所有科目考完,对了一下语文答案。大约20道选择题,我错了一半。以及我还知道一件比语文考砸打击更大的事儿:我选择回家的那一晚,学校宿舍竟然史上第一次开空调了,大家都睡得好满足。
语文几乎比正常发挥少考了25分,其他科目还算理想。就因为语文,我和北大擦肩而过,班主任无言以对。虽然最终踏入的大学也很好,但整个大一我都沉浸在悔恨中。
一转眼10年过去,生活看着还行,而我始终总是忍不住去研究那一晚的失眠。我最近一次提起时,家里那一位很毒舌地说:“哎呀有啥好研究的,也许你睡宿舍吹空调更兴奋,语文又少考10分呢!”
这倒也是,既然那一晚并不美,那就给一个更差的假设放过自己吧。
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