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06月25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争当制胜先锋

——记火箭军某旅“导弹发射先锋连”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达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06月25日   03 版)

    扫一扫 看视频

    “争荣誉难,守荣誉更难。”在火箭军某旅三连服役24年的二级军士长左小山这样总结他对荣誉的看法。

    作为三连的老兵,左小山见证了三连组建3年即全面形成作战能力的超常规速度,目睹了连队被中央军委授予“导弹发射先锋连”荣誉称号的光荣时刻,也亲历了26年来荣誉室里的锦旗数量从几面增加到上百面的过程。

    因此,他也更了解这支连队多年来始终保持优秀的“密码”。

    1993年5月,三连正式组建。作为一支肩负特殊使命的新型导弹部队,组建之初,上级提出一项“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年组建当年具备发射能力。

    导弹发射号称“百人一杆枪”,一个发射单元由不同的系统组成,精密而复杂,需要多个战位上的号手共同配合才能完成。如此快的战斗力生成速度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而当时的三连完全是白手起家:官兵从不同单位抽调而来,训练没装备,上课没教材,连住房也是工厂遗留下来的破旧厂房……

    压力之下,官兵们迸发出惊人的能量,他们整理笔记、编写教材、背记理论,学习室的灯一直亮到后半夜。白天,连长让文书反复播放《西游记》的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连队上下充满一股创业的激情。

    面对缺乏装备的难题,不久他们就制作出一些绝无仅有的“装备”——在白纸上画出与武器装备操作面板相同的标识糊在纸箱上,大家对着纸板反复练习,标识磨破了重新贴好,手指磨肿了缠上胶布继续练。

    组建初期奋勇拼搏的历程,形成了这支部队长久以来的气质。左小山1996年入伍时,恰好见证了三连全面形成作战能力的时刻。1995年和1996年,我人民解放军两次向东海、南海海域进行导弹发射,担负首发发射任务的就是三连。

    “当时大家真是铆着一股劲儿往前冲啊。”左小山感慨。1998年,三连被中央军委授予“导弹发射先锋连”荣誉称号。

    为各项工作树立高标准,是三连组建26年来一直保持的习惯。2009年,三连所在的“常规导弹第一旅”搬入新营区,官兵们承担营区自建任务。就算是铺草皮,三连官兵也能铺得横平竖直,像训练走队列一样。

    “其他营都不愿意跟我们一起干,怕达不到标准重新返工。”左小山笑着说。

    在战斗力建设方面,三连的高标准更是出了名的。2016年,火箭军红蓝对抗演训场上传来一个出人意料的消息,发射单元上某一战位的号手被导调组判为“阵亡”,参演的发射营随即补充号手,但先后补充的多名号手均再次被判“阵亡”。

    “肯定是减员操作,兼岗操作!”时任连长梅旭敏锐地意识到,这次不寻常的导调背后,隐藏着下一步挖掘提升战斗力的方向。

    那一年,连队率先提出了“全能号手”的概念,即号手在精通本战位操作的同时,能够熟练掌握发射单元所有号位的操作,确保发射车在战斗减员的情况下仍然具备导弹发射能力。

    “这对号手的要求非常高。”38岁的三级军士长陶德军说,虽然只是多了“全能”二字,但相应的难度呈几何倍数增长:他们在训练中要背记不同战位的电路图、气路图、油路图,这些图纸铺在地上有十几平方米,上面全是密密麻麻的线路。

    2018年,陶德军率先通过旅里的全能号手考核,成为连队第一名全能号手。两年的时间里,他背记了几十本专业书,被战友称为“移动硬盘”。

    如今,三连像陶德军一样的全能号手占到了连队总人数的四分之一,最小的全能号手仅21岁,刚刚入伍满两年。

    “组建初期为了确保发射成功,我们每个连都会选拔最强的发射架担任发射任务,而现在是临机抽点,大家都能上。”陶德军觉得,现在部队的训练模式更贴近实战,而推行全能号手的做法更加符合实战要求。

    为了提高实战化训练水平,三连进行了许多组训方法上的创新。“旅里每个月都会组织不打招呼的战备拉动,时间、路线、阵地都不明确,我们接到命令后要确保战车随时拉得出。”陶德军介绍,为了提高人员集结速度,他们逐渐摸索出了一套“平战分离”的内务设置方法。

    所谓“平战分离”,就是官兵在日常生活所需的个人物资之外另行准备一套战备拉动所需的个人物资,包括被褥、枕头、作训鞋、洗漱用品等,装在野战背囊里,放在内务柜上。这套内务设置被大家形象地称为“B计划”。

    “B计划”的实施让三连的集合速度比旅里规定的时间缩短了一半,拉动完回到班里,战士们把背囊归位后就可以马上投入训练。

    更重要的是,这种创新的训练方法让随时准备上战场的观念深入人心。“比如,我们战备水壶里的水每星期都要换,有情况拎起来就走,确保随时能饮用。”陶德军说。

    不断提高速度和效率的执念,催生了许多提升战斗力的创新。为追求零秒误差的精确点火,陶德军带领号手们研制出精确点火辅助训练装置,使全连所有发射架零秒点火率提升一倍。为缩短导弹转载时间,连长带领大家反复试验,摸索总结出“两步两定”快速转载法,将转载时间成功压减60%。为提升部队行动能力,二级军士长左小山提出运输车住宿升级改造方案,全旅相关车辆改造后整营部署转换时间大幅压减……

    左小山认为,连队在管理方法和精神激励上的创新为多年来保持先进注入了持续动力。让他津津乐道的是连队的“闹钟计划”,内容是让连队每一名官兵都负责一两项感兴趣的事情,尽到提醒义务。比如左小山负责全营装备的保养和维修,在需要检查维护前,他会告知各负责人,确保整项工作顺利进行。

    大到战备工作,小到生日提醒,“闹钟计划”让三连所有人找到了主人翁意识,这让曾在女子发射连任职多年的技术室助理工程师尉霞很受启发:“一次我们去三连上课,正好赶上他们分配任务,每个人都主动请缨,变被动为主动,从而省出更多时间备战打仗。”

    三连的战前留言活动也让尉霞印象深刻。“其实就是写遗书,一开始我听到后觉得有点作秀。”尉霞说,后来的一件事改变了她的想法,“有一天我们连队也录了这样一个视频,很多女兵哽咽或者沉默,这一刻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战争来临的状态,激励我们更加认真地对待战备值班和演习。”

    在尉霞看来,三连一直是兄弟连队追赶的标杆。“2011年女子导弹发射连刚组建时,我们就听说楼对面有一个先进连队,当时我们就想,一定要努力,总有一天超越你们。”她认为,三连越优秀,兄弟连队就越有危机感,进入一种互相比拼的良性循环。

    “三连就像一条凶狠的鲶鱼,激励着大家更快地成长进步。”尉霞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达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06月25日 03 版

程不时:祖国蓝天“放鸟”人
5万红军过城口留下的红色记忆
中越青年发展论坛举办
武汉暑期将办万场青少年公益社会实践活动
杭州首届海内外农创客大赛启动
团中央等四部委部署“七彩假期”志愿服务项目
争当制胜先锋
给爸爸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