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见云雾缭绕的连绵尖山,贵州到了。跟随“记者再走长征路”采访团,我们走进当年红军转战西南、转危为安的历史时刻。
80多年前,太多激烈的争论曾在这里出现,从黎平会议到猴场会议,从遵义会议到苟坝会议。太多的改变也在这里发生,一渡赤水拉开了由阵地战向运动战的转变,四渡赤水让红军突出重围。“新三人团”的确立等一系列决定也让中国共产党走上了自主革命之路。
当地的党史专家用“实事求是”解读贵州发生的转变。的确,行走于中国,太需要社情民意的积累,当地人的每一个词语、每一个举动里都藏着浩瀚天地。
望着缓缓徐行的赤水河,附近的村民在船上向我们回忆祖辈谈起的红军队伍:“都是干人”,这个词在当地意为“贫穷干瘦的人”,屡次出现在记录当时状况的相片、文字资料里。
红军是穷人,红军也了解穷人和农村。当红军来到贫富差距极其巨大的贵州时,他们会在吃了老乡一锅稀饭后留下两个铜板,即使铜板也是他们紧缺的钱财。他们会和百姓们一起用瓦片、竹块搓谷成米,因为粮食才是当时农民的命。
当毛泽东意识到“中国的秘密在农村”时,他已经从结合实际的角度,从战略和理念上胜过了之前被党内视为正统的“城市战”。
到今天,实事求是似乎已经发展为一个无所不包的词,由它延伸出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更是成为处理很多的问题的金科玉律。
但对于当年的红军队伍来说,实事求是却关乎每个普通士兵的生死与中国革命的命运。
如今的遵义会议纪念馆内,还部分保留了当年会场的原貌。李德曾靠在这里的门口不停抽烟,彭德怀曾在开会结束前继续出门打仗。更多的参会者在3天的开会时间里激烈争论,无论是寻找出路还是夺取领导权。这次会议清算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左倾军事路线问题,老的领导小组被取消。
历史好像突然就能呈现出新的面貌,但实际上,即使是这样一个被许多亲历者称为“拨开云雾”的会,也经历了精神没有真正落实或缓慢认同的过程。
直到遵义会议后两个月召开的苟坝会议,由毛泽东、王稼祥、周恩来组成的新军事指挥小组才真正确立。
今天,我们在苟坝会议会址,仍能看到当年毛泽东提马灯夜行的小道。它提醒人们,没什么一蹴而就的事,即使是推行一个正确的决定,跟随一代新的领导。而任何一个想要把握历史主动权的人都需要有穿过黑暗,追求光明的胆略和气魄。
本报贵州苟坝7月15日电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朱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