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陈明哲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胡春艳 从玉华 王鑫昕)过去一周,第16期全国大学生记者训练营中,来自全国16所高校的大学生记者走进洛阳石化、洛阳工程公司和河南石油,体验一线工人的生活,与劳模和院士对话。
在洛阳石化厂史馆里的一张老照片上,哈尔滨工程大学学生周瑶看到了建厂初期的一条老标语,上面写着:“能及时指出你违章作业的人才是你真正的朋友。”这让他感受到石化人的价值观。
92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炼油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陈俊武对大学生记者说:“年轻人要把自己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还说:“希望寄托在年轻人身上,你们要肩负起来这个责任。”
扎根洛阳石化32年的劳模居斌,每天与热电站数十万根电线打交道。截至2015年,他取得了16项发明专利,凭借精湛的技术帮企业节能增效,避免了多次事故。四川外国语大学彭玲与他交流后发现,这位勤勉的劳模,还爱写诗、会绘画、懂石雕。彭玲觉得不可思议:“原来电线里也有诗和远方。”
湖南大学的刘翰洲来到洛阳市汝阳县庙湾村,这里是洛阳工程公司对口扶贫的地方。今年是驻村第一书记董弼尧来的第四个年头,为了真正走进村民心里,他学会了插秧、养鸡、养猪,从化工专家成了农业专家。
全国大学生记者训练营由中国青年报社、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共同举办,自2012年启动以来,已举办16期,近300名海内外大学生参加。中国青年报社有关负责人表示,训练营希望搭建企业与社会沟通的桥梁,用大学生的笔和镜头记录真实的央企,进而更深刻地明白自己在这个时代奋斗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