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08月29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藏族大学生助力藏区非遗传承——

让更多的人了解“卓根玛”

马俊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超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08月29日   06 版)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藏族大学生学习体验“卓根玛”舞蹈。 马俊/摄

    即将过去的这个暑假对于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藏族大学生公却才仁来说意义非凡,他组建了一支藏族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回到位于青藏高原的家乡玉树囊谦,考察和学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囊谦民间卓舞“卓根玛”,助力藏区非遗传承。

    就读于2018级电子商务专业的公却才仁一直有个心愿,为家乡的非遗文化传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到江苏扬州读书,我发现无论是地方还是学校在保护与传承非遗文化方面都开展了很多活动,了解了很多非遗文化后,我在思考,自己的家乡玉树囊谦就有一项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有这个责任去传承和传播它,让它活起来、动起来”。

    在公却才仁看来,白云高山下世代传承的“卓根玛”不能在他们这一代人身上消逝,作为年轻人,他们有责任守住囊谦文化的“根”。

    囊谦“卓根玛”非遗传人——拉东公却才仁介绍,囊谦古舞“卓根玛”有着800多年的历史,主要以“颂歌”加“舞蹈”的形式表现。颂歌内容健康、歌词对仗工整、押韵,曲调古朴优美、唱腔悠扬清亮;舞蹈则轻松、活泼,生动地展现出了藏民游牧、农耕、狩猎及图腾崇拜等生产生活场景。

    但是随着老艺人的相继去世,能进行系统完整表演的艺人已所剩无几,原生态的囊谦“卓根玛”出现传承危机,处于失传边缘。目前,囊谦“卓根玛”传承人仅有不到10名,平均年龄都在65岁以上。“老人们常说,囊谦人生下来,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可现在我们年轻人却不知道‘卓根玛’有多少种曲调,有多少种舞姿,更别提像祖辈们一样随时随地来唱和跳了。”一想到这里,公却才仁和他的小伙伴们就感到有些羞愧,下定决心要拜师学艺。

    “这个暑期,我要好好地补一补这门缺了很久的课,相信经过一点点的学习和积累,我们都可以成为‘卓根玛’的传承人。”扎曲河畔的一片草地成了现场教学“卓根玛”的课堂,公却才仁和其他几名藏族大学生们围成一圈,聚精会神地听着“卓根玛”民间艺人永扎老师讲解服装要求、颂歌唱法和舞蹈动作。

    “很想把所有的东西尽快全部教给他们,但没有扎曲河哪有澜沧江,还是要一步一步踏踏实实来,这样才能真懂、真会。”永扎老师看着这群愿意学习卓根玛的大学生,心里特别高兴,夸赞同学们的悟性高、学习刻苦。

    公却才仁觉得,现在只是个开始,后面的学习之路还很长,要加倍努力、坚持下去才行。“只有真正了解和热爱‘卓根玛’,才能把这舞跳活,让这舞有灵魂。”

    公却才仁和他的小伙伴们还进行了“卓根玛”曲目的搜集整理和初步的翻译工作。在他们看来,搜集整理曲目是为了更好地传承,翻译工作是为了更好地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卓根玛”,了解囊谦。

    “通过研究曲目和舞蹈我们可以发现,‘卓根玛’所表达的其实就是囊谦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白扎乡的村民拉东才索南在和藏族大学生们研讨时谈起了自己的感悟。

    拉东才索南是一名返乡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同时也是“卓根玛”州级传承人,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师生一行的活动提供了很多帮助。不仅如此,拉东才索南在同学们的启发下,准备成立村里的舞蹈队,学习“卓根玛”,传承非遗。

    新学期,公却才仁所在的商学院将会为藏族大学生设立“卓根玛”舞蹈社团,让他们有更多机会进行学习和展示。公却才仁表示,有了这样的平台,“卓根玛”的学习和传承一定会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能激发我们藏族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学习动力,早日学成而归,反哺家乡。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刘金存表示,学校的育人理念就是厚植文化底蕴、精湛一技之长,职业院校的大学生职业技能和文化素养二者缺一不可。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传承和创新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能够有效丰富校园文化底蕴,培养具有民族情怀和爱国之心的时代新人。

马俊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超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08月29日 06 版

“老牛”不老
让更多的人了解“卓根玛”
用“心里的双手”找到人生坐标
昆明盘龙区精心构造旅游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