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9年09月05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猎人-B”首飞标志着俄航空制造技术前进一大步

文昌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09月05日   12 版)

    近日,俄罗斯“猎人-B”重型无人机在俄阿斯特拉罕州阿赫图宾斯克第929国家飞行中心成功首飞。首飞中,“猎人-B”重型无人机在高度约600米的空中,未收起落架,持续飞行20多分钟,围绕机场飞行数圈后,成功降落。

    “猎人-B”无人机由苏霍伊公司于2011年开始研发,设计型号为S-70,目标是研发一款高性能“突袭-侦察综合无人机”。

    “猎人-B”无人机机长约10米,翼展约19米,机高约2.8米。采用飞翼布局,装一台苏式系列战斗机使用带加力燃烧室的AL-31涡扇发动机,采用前三点起落架。最大起飞重量可达22.15吨,载弹量可以达到2.8吨,最大飞行速度920公里~1000公里/小时,最大飞行高度10500米,最大航程3500公里。从这些数据看,“猎人-B”与机长11.63米、翼展18.92米的美国X-47B同属重型无人机。

    飞翼气动布局给人的第一感觉是,“猎人-B”无人机的隐身能力较强。采用飞翼气动布局的飞机,机翼和机身一体化设计,机翼与机身平滑过渡、浑然一体,很难区分机翼与机身边界。同时,去掉了水平尾翼、垂直尾翼,也没有鸭翼、前翼,一些连接部件所形成的角反射现象消除了,有利于飞机隐身,飞机的雷达散射截面积大幅减小。正因为如此,自从B-2A诞生之后,飞翼也成了许多飞机为实现高隐身而选择的经典布局形式。

    不仅如此,“猎人-B”无人机还进行了其他大量的隐身设计。进气道采用背负式,位于机体上方;机体结构中大量采用了复合材料,表面涂覆吸波材料;武器舱采用了内埋式,武器舱盖、起落架舱盖的边缘采用了锯齿状雷达散射结构。这些措施,都会明显降低“猎人-B”无人机正面的雷达回波强度。

    但“猎人-B”无人机在隐身设计上还略显粗糙。虽然进气道为背负式,但却高高地隆起在机体上方,进气道口径较大。进气道与发动机排成一条直线,可以说,“猎人-B”没有采用S形进气道,没有采用尾喷口温度调节技术。特别是发动机的尾喷管长长地裸露在外,没有安排任何隐身措施。机身上还耸立着不少天线,开了不少非隐身设计的进气口。这些都会损害“猎人-B”无人机的隐身性能。

    从飞翼气动布局和任务系统的配置看,“猎人-B”的典型作战任务应该是“渗透式”对地攻击。飞翼气动布局的飞机,阻力小,翼载荷低,巡航升阻比和巡航效率高,有利于增加飞机航程,对发动机的推力要求也可降低。飞机结构综合利用性好,机翼内可利用的空间大,载重多。“猎人-B”任务系统装有有源相控阵雷达、光电/红外侦察设备和无线电侦察设备等。

    所以,“猎人-B”应该有较大的载油量和载弹量,适合纵深“渗透”,执行光电/红外、无线电侦察和远程精确打击任务。特别是,“猎人-B”还装有卫星通信设备,使“猎人-B”具有了可在俄罗斯境内指挥、在全球作战的能力。

    但想把“猎人-B”发展成为第六代战斗机,还是勉为其难。飞翼气动布局的飞机没有了垂直尾翼和水平尾翼,飞机的安定性和操纵性较差,一旦发生飞机偏转或纵向摆动,飞机气动阻力很弱,难以及时纠正。飞机的俯仰操纵必须由布置在机翼上的其他操纵面来完成,有些操纵面需要综合利用,纵横向操纵耦合、权限分配及控制都极为复杂。

    飞翼布局通常采用中等展弦比、中等后掠角和中等相对厚度的组合,适合于亚声速和高亚声速飞行,但跨声速和超声速飞行难以实现,起飞、着陆滑跑距离较长,不适合战斗机使用。所以,俄罗斯虽然是航空制造大国,但飞翼气动布局的“猎人-B”试飞成功,对俄罗斯来说,也是技术上的一大突破。

    从略显粗糙的设计来看,“猎人-B”应该只是一架技术验证机,而非某种型号的原型机。但不可否认,“猎人-B”的试飞成功,对俄罗斯具有开创性意义。

    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俄罗斯进行“休克疗法”,经济发展陷入困境,俄罗斯这个航空制造大国一度出现了发展上的断档,在世界军事强国轰轰烈烈开始发展无人机时,俄罗斯因经济拮据只能望洋兴叹,导致俄罗斯无人机的发展落后世界先进水平很多年。

    当前,世界军事革命正在迅猛发展,“蜂群作战”“忠诚僚机”等新作战概念层出不穷。“猎人-B”有发展成苏-57僚机的潜力,多架“猎人-B”在苏-57的指挥下,可与苏-57协同作战。因此,“猎人-B”的首飞成功,标志着俄罗斯无人机的发展已经开始跟上世界无人机发展的脚步,这必将使俄罗斯拥有更多与美国博弈的砝码。

文昌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09月05日 12 版

雷海兵锋
最后一次巡逻
“猎人-B”首飞标志着俄航空制造技术前进一大步
海军第三十三批护航编队首次进行海上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