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军工人”,工作与国家的尖端武器装备有着密切的联系。父亲是一名人民解放军,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我便对军人充满了崇拜与敬意,与此同时,也对武器装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小学三年级时,父母第一次带我去军事博物馆,当我看到伟岸的坦克、帅气的战机和高耸的导弹走出图画书的世界,陈列在我的面前时,我瞬间感受到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震颤。
然而,随着我对军事装备知识的了解,年幼时初入军博的那分激动,也渐渐演变成了一种忧国之情。不论是国内出版的军事刊物,还是我自行搜罗的网络资料,都传递着一个令我不安的讯号——我国的军事装备,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是太远了。而在与父亲的交流之中,我也感受到了他作为一名解放军军官所具有的使命感与紧迫感。我立下志向,一定要亲身参与制造世界顶尖级的武器装备。
立下志向的那年,我观看了2009年天安门广场的国庆大阅兵,希冀着有朝一日,能让国庆阅兵上的武器装备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顶尖。不久之后,我顺利考取了大学的相关专业,由此开启了真正的军工生涯。毕业季求职时,当同学们纷纷拿着自己的简历,寻找光鲜体面、薪酬优渥的工作时,我坚定地走进了现在这个规模不大、薪水不高,但却早已在我的“调研”中被锁定为“目标”的军工单位。因为它能够让我直接接触到令我魂牵梦萦的武器装备,同时也能给我一个研究和改进这些装备的机会。
说来也是一种缘分,见习期满之后,我在单位被分配到的第一个大型工作项目,便是对即将参加2015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的部分装备进行检测与维护。当我摸着检测对象那冰冷而坚固的外壳时,心却在炽烈地燃烧——这不仅是因为我实现了当年的梦想,也是因为双手触及的检测对象,与10年前我在电视上看到的同类装备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这些大国重器,凝聚着东方崛起的梦想,倾注着那些和我朝夕相处前辈们的心血。虽然检测和维护已经确保万无一失,阅兵当天,我还是攥紧了双拳紧紧盯着电视屏幕上出现的每一种装备。与2009年相比,我的自豪依然,那份忧思也仍在心底激励着我,但是,亲自检测最新装备的宝贵经历,使得强而有力的自信在我心中油然而生:就算我国军工产业与世界顶尖水平仍有差距,但这个差距却在以极快的速度缩小,而在未来,我们的中国必将能够创造新的奇迹。
不知不觉中,4年又过去了,又一次国庆大阅兵将要如期而至。我的工作还一如从前——时间对搞研发的人而言,流逝得似乎总是比常人模糊、缓慢。因为研发本身就是“十年磨一剑”的“慢功夫”。当人们为那些出自我们同行之手的“大国重器”欢呼喝彩时,我深知其背后藏着多少常人看不到,也没必要看到的不易与艰辛。作为祖国的“铸剑者”,我们不必为人群的欢呼而躁动,也不必为一时没能拿出成果而气馁。对特定的武器装备而言,有些改进可能是只有专业人士和“军迷”才会注意到的细节,但在我们的心里,却已经有足够结实的分量。
因为部署变化,今年我所在的单位不再承担阅兵装备的检测维护工作,但我也不难过——这意味着另一个单位里,我的同行们在继续着守护“大国重器”的任务,那些和曾经的我有着类似心境的年轻人,将有机会体会和当年的我一样的激动人心时刻。当那些经我们这些“军工人”之手检测的装备,在70年大庆那天经过天安门广场时,我知道我们一定会心跳加速,手掌发汗。因为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那些武器装备威风的外形,更是其钢铁外壳里包裹的炽热灵魂。
望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