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10月11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安徽太和经济开发区:

“产学研”成为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10月11日   06 版)

    近年来,安徽太和经济开发区以深化产学研合作为抓手,积极借智发展,不断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太和经济开发区构建了协作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在巩固与中科院合肥创新工程院、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华大基因、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等单位科技合作关系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产业转型升级需求,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与科研院所的联系和交流。

    截至目前,太和经济开发区内20余家企业与高校建立了战略合作,孵化项目40余项。建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拥有生物谷科创中心、中科生物医药创新基地、中科国际精准医学产业化平台、高端原料药和制剂服务平台等创新平台,建成了专业孵化能力和产学研、技术成果转化、知识产业交易、公共技术服务、孵化器、会展服务、政府服务、招商等配套支撑平台,有力推动了产学研紧密合作和成果转化。

    “产学研”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发展合力

    科技合作迈上新台阶。太和经济开发区大力推动科技项目合作、技术合作和人才合作,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一是在项目合作方面,开发区及园区企业已与省内外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项目40余项。二是在技术合作方面,搜集技术难题,大力开展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联合攻关。硒瑞恩诺奖工作站项目承担国家与省市级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与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合作的华东产业技术研究院也已完成3个经典名方基础物质研究,即将进入毒理药理实验阶段。三是在人才合作方面。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合作实施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开发区提供制药、化工等专业人才。四是在开展科技活动方面,成功承办了“生命与健康”高端论坛、国际核酸与蛋白质化学结构生物学创新药物研究高峰论坛等活动。

    平台搭建凸显新亮点。太和经济开发区与各高校和研究机构共同策划筹建多个带有孵化器或创新平台功能的项目。先后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等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搭建科研合作平台,推进园区产业快速发展。

    校企合作产出新成果。目前,安徽德信佳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安徽贝克联合制药有限公司、安徽一帆香料有限公司等十余家企业都与各大高校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进行生物医药、药品检测、人才培训等领域的合作。

    随着产学研合作的日益紧密和合作广度、深度的不断延伸与拓宽,开发区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该区现有高新企业30家,发明专利64项、实用新型专利386项、外观专利33项,合计483项。

    信息交流开创新局面。太和经济开发区大力整合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与共享。开发区广泛深入地开展产学研调查摸底工作,建立企业需求信息库,真正掌握企业的需求。其次对高校进行调研,全面掌握高校各自的优势,为企业谋求合适的合作伙伴。再次,对其他地区进行调研,对国内外产学研工作拔尖的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先进的理念和成熟的经验。

    坚持探索“产学研”的现实路径

    (一)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

    太和经济开发区因地制宜,在政策和体制引导激励下,调动产学研各方面力量,建立健全了“政产学研资介”多位一体、多环节对接的产学研长效机制和多元投入、资源共享、广泛协作、联合攻关的科技创新体系。“政”是指政府机构主要对产学研工作进行宏观指导,制订中长期规划、实施政策和资金引导,加强协调和管理等。“产”是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其主体是企业,企业以产业需求引领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成果转化,着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学研”是指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相关的科研成果、人才资源和技术力量。“资”是为产学研活动提供资金服务的单位。其主体是风险投资机构、担保机构、金融机构等。“介”指中介机构。包括科技中介、法律中介、财务中介等,为产学研活动提供技术、信息、法律咨询等服务,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二)确立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

    为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太和经济开发区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激活、扶持、提升、壮大企业创新主体,增强其自主创新能力。该区通过加强服务引导、加大对企业建设研发机构的支持奖励力度,高密度组织企业进科研院所、进高校活动,鼓励联合建设研发中心、联合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等。

    (三)完善产学研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是加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沟通联系。通过发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在技术创新服务、专利服务、信息咨询等方面的优势,着力提高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推进社会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使科技中介成为联系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的桥梁和纽带。二是整合资源,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太和经济开发区加快建设高端创新创业生物岛等公共技术服务机构,通过市场化运作,发挥财政投入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使太和经济开发区中小企业能共享先进的检测设备、试验仪器,降低企业研发成本,支持企业进行科技研发。三是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器,促进中小企业创业创新。鼓励采取社会资金、政府集中扶持的多元化投资方式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器。四是加强产学研供求信息库和科技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建好产学研信息服务网,将科技信息介绍给企业,并将企业的技术难题、人才需求及时反馈给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使产学研合作的渠道始终畅通,以适应产学研结合工作的需要。五是结合产业发展目标,建立行业技术研发机构。围绕太和经济开发区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等优势产业,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基础,以龙头企业研发中心为支撑的行业技术研发机构,着力培育其信息集聚与扩散的功能,共性技术开发和扩大应用的功能,技术服务与咨询的功能,为太和经济开发区企业提供科研服务,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四)建设多元化的人才支撑体系

    按照“以事业吸引人,以待遇留住人,以感情凝聚人”的思路,健全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机制。一是建设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开展“百名优秀科技型企业家培养计划”,加快造就一批领军型企业家,重点培养一批成长型企业家,优先扶持一批初创型企业家。二是打造高层次的科技领军人才队伍。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路,柔性引进各类院士、专家,引进一批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的优秀人才落户。三是太和造就高技艺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创办培训机构和培训基地,鼓励采用“订单式”教育、“定制式”培养等方式,加快培养一批面向本土的复合型、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力推全区转型升级

    (一)加速开发区升级工作

    对照升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商务部53项考核指标和2018年实际完成情况,参照全省重点开发区综合考评反馈意见,太和经济开发区存在科技创新指标较低的问题,通过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有利于提高全区科技创新水平,加速开发区升级工作。

    (二)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通过产学研合作,发挥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企业引入高校及科研院所研发的科技成果,并通过自身优势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品化,从而使科技成果从潜在的生产力迅速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提供保障,进一步保持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三)提高承接产业转移能力

    长三角一体化是促进太和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要提高承接产业的技术含量,就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根据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需求、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技术走向,来建立产学研平台,增强企业研发能力,促进产业规模化、高端化、效益化和技术化。

    (四)满足培养高层次人才需要

    太和经济开发区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建立人才柔性流动信息库和省内科研单位人才双向流动制度,并通过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院企合作,成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药研究院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吸引了一批科技创新人才。通过“引进一批人才、发展一批企业、带动一个行业、催生一个经济增长点”的链式效应推动开发区向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不断迈进。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10月11日 06 版

波兰与奥地利作家分获2018年和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
中国远望3号“小飞机”海上首飞试验成功
浙江公布拖欠工资企业“黑名单”
辽宁高等教育领域推行30项“放管服”新政
“产学研”成为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太和经济开发区与安徽师范大学签订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