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俄罗斯不需要航母,只要拥有击沉航母的武器就够了,它们不仅成本低,而且效率还高。显然,绍伊古所说的武器主要指导弹。
而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俄罗斯海军唯一的航母“库兹涅佐夫”号可能会被长期封存。目前,该舰正在厂修理,维修期间发生了吊车垮塌损坏飞行甲板的严重事故。该舰服役以来,一直状态不佳,在航率极低,况且已服役近30年,再为其投入巨资收益不大。
绍伊古此次表态并不意味着俄罗斯放弃了发展航母,更多是俄罗斯在当前所处的政治、军事、经济条件下的现实选择。
航母主要功能是搭载舰载机,在远海大洋遂行作战任务,如果在濒海地区作战,搭载导弹武器的中小型舰艇和陆基舰载机的作战效能更好。赫鲁晓夫时期,导弹武器及携载导弹的远程轰炸机、巡航导弹核动力潜艇和中小型导弹舰艇得到重点发展。这是苏联海军在施行近海防御战略背景下的一种非对称发展思路。
当时的苏联经济难以为发展航母提供支持,而导弹不但可提供强大的进攻能力,同时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根据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军事学说》等战略文件,俄罗斯海军的作战海域主要是俄罗斯周边近海,搭载强大导弹武器的小型舰艇在岸基航空兵支持下,在执行常规作战任务上,具有更高效费比。叙利亚战争中,俄军远程航空兵、小型导弹舰艇和潜艇的作战效能已经充分得到验证。
进入21世纪,俄罗斯的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状况稳定,重建海军的雄心高涨,并将其视为恢复俄罗斯的全球性大国地位的重要举措。而航母作为大国海军的标志,其建造自然被提上议事日程。
近年来,俄罗斯军政高层和国防工业部门多次明确表示将要建造航母。航母的概念研发和方案设计早已开始,“暴风雪”号核动力航母模型多次在国际武器展会上高调亮相。通过为印度改装“维克拉马蒂亚”号航母,建造新型航母所需的船坞、人员、设备等基本条件也已具备,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经验。
新型航母迟迟未开工,主要还是出于战略层面的考虑和军费紧张的限制。在作为规划武器装备发展的法规性文件——《俄罗斯联邦国家武器发展纲要》中,没有给航母建造分配预算。相比之下,弹道导弹、巡航导弹、高超声速导弹、防空反导导弹等各类新型导弹的研发和采购经费一直得到保障。
受益于信息、材料、动力等科技领域的发展,导弹武器的作战效能迅速提高,进攻性导弹与防空反导系统在作战成本上的不对称优势显著。经过近20年建设,美国已初步构建起较为完备的导弹防御系统,但在防御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和高超声速武器上,仍显力不从心。战斧导弹射程接近F-35C航母舰载机的两倍,虽然在多任务能力上远不能及,但执行单纯的打击任务的效费比却更高。此外,增大导弹射程也比增大飞机作战半径更容易。
实施大规模导弹打击要比同等规模的空中打击难度要小得多。筹划、准备和实施大规模飞机集群行动,包括计划指定、任务规划、飞机集结、弹药准备、燃料储备、人员训练等复杂内容。相比之下,实施大规模导弹打击的准备时间更短、反应速度更快、行动隐蔽更好,也更容易达成战役突然性。
今年8月,美俄两国退出《中导条约》,俄罗斯发展射程在500公里至5500公里的陆基中程和中短程导弹的法律障碍已不存在。俄军将主要发展增程型“伊斯坎德尔”战役战术导弹和陆基“口径”巡航导弹,进一步增大两型导弹的实战价值和战略威慑作用。
俄罗斯和美国已不讳言将对方视为自身最大的安全威胁,在军费投入上,俄罗斯相比美国差距巨大。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发布的全球军费开支报告,2018年俄罗斯军费开支为614亿美元,低于沙特、印度和法国,而美国为6490亿美元,约为俄罗斯的10倍,特朗普总统向国会提交的2020财年国防预算申请更是高达7500亿美元。
俄罗斯的军事开支和军事需求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2014年以来,俄罗斯在波罗的海方向与北约军事对峙,在黑海方向维持对乌克兰军事压力并为乌东部地区武装提供支持,在叙利亚驻军和作战并为叙政府提供支持。与此同时,普京总统要求《俄罗斯联邦国家武器发展纲要》制定的“2020年现代化武器和技术装备占比不低于70%”的建设目标“后墙不倒”,国防工业承受满足内需和稳定出口的双重压力。而西方对俄罗斯施行的多领域制裁严重制约俄罗斯的经济和科技发展,尽管进口替代政策已显现成效,但其潜力释放需要时间。
军费紧张必然严重制约大型武器系统的发展。以海军装备为例,2012年至2018年期间俄海军服役的161艘水面舰艇中,战斗水面舰艇以1000吨级、2000吨级的轻型导弹舰和5000吨级导弹护卫舰为主,大排水量舰艇仅有核动力潜艇、登陆舰和辅助船,导弹驱逐舰以上级别的大排水量战斗水面舰艇一艘也没有。
在可预见的将来,俄罗斯仍会继续保持新型导弹的强劲研发势头,这种“导弹优先”的装备发展理念,既是继承苏联的传统,更是俄罗斯基于自身国情、军情和对手的现实选择,而航母建造仍然可能遥遥无期。
李大鹏 王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