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10月30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HEALTHY一起跑步吧

我身边的15分钟运动圈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蕾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10月30日   03 版)

    跑友在大兴黄村站进行节奏跑训练。

    跑步爱好者参加北京马拉松协会“15分钟运动圈”公益跑步训练营——玉渊潭站的体能训练。

    夜跑结束后,亦庄体育中心站的跑友们神采奕奕。北京马拉松协会供图

    深秋时节,长跑运动再次成为热点:10月12日,基普乔格创造了人类马拉松跑进两个小时大关的历史;在北京朝阳公园、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等各大公园里,半程马拉松、5公里健康跑等活动热热闹闹地开展着。

    田径运动被称为运动之母,跑步是最简便易行的有氧健身活动,作为大众健身最适宜的项目之一,近年来深受广大健身爱好者推崇。看到自己身边的人因跑步而变得健康、自信、充满活力,你是否也受到感染想加入他们的行列呢?如何科学、轻松地开启自己的跑步之旅?怎么跑,去哪里跑,怎样才能避免受伤?带着系列问题,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探访了北京马拉松协会打造的“15分钟运动圈”全民健身公益跑步训练营(以下简称“训练营”)。

    科学入门 少走弯路

    “15分钟运动圈”训练营是由北京马拉松协会联合各高校团体、各企业打造的、面向公众开放的免费公益性运动网络,力图让参加者在15分钟的自行车车程以内即可抵达一个免费训练营。公园、高校、体育中心,都是他们的运动场。训练营以“科学跑步、健康跑步、享受跑步”为目标,旨在推动全民健身的科学性、持续性、互动性、趣味性,调动更多运动爱好者分享运动热情、传授运动技能,从而让更多人从中受益。

    目前,训练营共有27个训练基地,分布在北京二环至六环之间。每个基地均有一个工作团队在北京马拉松协会的指导下独立运作,工作团队由营主、教练、助理教练、志愿者组成。每个基地每周训练1-2次,根据参加者的不同水平分层教学。凡是想学习健康跑步知识的人、想进行马拉松科学训练避免受伤的人都可以参加。

    “作为一名初级的健身爱好者,我在跑步的过程中走过一些弯路,比如经历过受伤,也接受过一些不太正确的跑步理念,于是我就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人少走弯路,让更多人在进入运动的初期有一个好的体验。”北京马拉松协会会长赵福明向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介绍了创立训练营的初衷。

    “我们做过调查,一个人跑不起来有几个方面的原因:自身确实不适合这项运动;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喜欢安静柔和一些的运动,比如太极;自己一个人,懒得动起来;还有就是不太清楚这项运动是怎么回事,怕受伤等。其实所有原因指向同一个问题——缺乏一个引领他入门的团队。”据赵福明介绍,从2016年6月27日第一期训练营开办以来,截至2019年10月16日,北京马拉松协会已完成公益训练2100余期,受惠人次约8万。“最初,我们推广的是30分钟运动圈,后来做到了20分钟运动圈,去年年中开始,我们开始大力推广15分钟运动圈,计划到2020年年末,在北京市六环内设立60-70个长期的、固定的、规律的公益跑步训练基地,确保北京市六环内的居民在任何一个地点,半径3公里范围内,均可找到一个训练基地。训练基地面向公众提供便捷的、免费的、科学的跑步技术指导,帮助并带动更多北京居民获得正确的跑步技能,让大家通过跑步获得健康”。

    集体跑步活动让人坚持得更长久

    今年7月,国家印发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全民健身行动是15项专项行动之一。其中的社会倡导性指标提出:建立健全群众身边的健身组织,体育总会在地市、县、乡实现全覆盖,单项体育协会延伸到群众身边,让想健身的群众加入到体育组织中……此外政府工作指标提出:推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一批体育公园、社区健身中心等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推进建设城市慢跑步行道绿道,努力打造百姓身边“15分钟健身圈”,让想健身的群众有适当的场所……

    80后私企员工李美今年7月底才开始在北师大训练营跑步,原因是医生建议她做减肥手术。这深深触动了她,她决定要靠自己锻炼来减肥。李美无意中发现身边有个跑步训练营,跟随教练和营员们一起训练后,她已经从跑300米就气喘吁吁,到10月13日完成了自己的首个半程马拉松比赛。

    亦庄体育中心站训练营营主王斌全向记者介绍,几乎所有来训练的人一开始跑步并不是为了跑马拉松,而是为了找到一个好的生活节奏和状态,更多的人是为了减肥。这些初学跑者接受跑步的理论知识比较少,对包括跑姿、呼吸、步频、时间、场地等相关知识都不太了解。所以他希望初学者能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先感受氛围,通过与教练、跑友的交流,学到一些平时自己接触不到的知识。同时,在交流中,大家还能获取许多活动的信息,参加活动能够刺激跑步的热情,有助于坚持跑下去。“跑步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的活动。”王斌全期待,随着“15分钟健身圈”的推进,国家能对健身基础设施的建设多一些投入,他也呼吁有更多的社会资源能向民众免费开放。

    杨晓莉是一名国企员工,她在业余时间还是工人体育场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两个站训练营的营主。她认为自己是从一个没有运动天赋的人成长起来的。“跑步是一件快乐的事,不要过度追求成绩,要量力而行。”杨晓莉在带领大家训练的时候,一旁观摩的人觉得训练强度大,望而却步,“其实我们有不同的配速组,初学者可以从健康跑组练起,我们的公益免费训练营不是赶着大家去参赛,而是带领大家融入跑步的圈子,感受跑步的快乐。与大家一起交流一起跑步,比自己一个人默默地去跑有意思多了!”

    北京马拉松协会的“15分钟运动圈”公益训练营目前还存在什么问题,面临什么样的困难,未来怎样能发展得更好?赵福明告诉记者,“从内部来讲,教练培养体系和管理团队的培养体系还没有建立得特别完善,我们需要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进来,提升管理团队的水平和教练团队的执教水平。对外,我们需要寻求更多场地的支持,寻求一些赞助资源的支持。同时,我们期待‘15分钟运动圈’能成为政府的全民健身项目,获得政府的经费或场地支持。”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蕾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10月30日 03 版

老龄产业将成为我国“动力产业”之一
我身边的15分钟运动圈
只为患者看到最美的世界
小程序协助医患共同实现乳腺癌“慢病”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