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非洲中部内陆一片无垠的沙漠,海边的凉风吹不到它,湿润的海浪也拂不过它。杨世豪来到乍得前,听到过很多有关那里的传说——“非洲死亡之心”,恐怖袭击,疟疾,还有乍得湖里日渐干涸的水源。但一切可怕传闻的影响,都比不上他真的来到乍得时的冲击之大。
杨世豪是中国石油玉门油田的一名工程师,2011年被派往乍得,参与中石油的海外项目——当地油田的中方开采工作。不少外人认为,在海外项目工作,挣钱多,门槛低。但在他看来,那份向往无疑是“叶公好龙”。
从驻地到工地,几十公里的路,甚至要用直升机拉人过去,因为曾有中方工作人员在路上被劫持过。驻地四周也有荷枪实弹的武装力量守卫,随便出去是不被允许的。
杨世豪所在的采油厂,地面温度最高可达60摄氏度。顶着烈日踩着火炉,他们还要穿着阻燃防静电的厚重工服、工鞋,一天下来,蓝色的工服上面挂着汗水蒸发后的白霜。脱鞋时,工鞋里更是倒得出水。他们戏称,工鞋都可以当鱼缸养海鱼了——汗水跟海水一样是咸的。
苦处难处再多,也要保持一份中国式的体面。于是,他们除了是技术工人,是工程师,是项目经理,更是果农、菜农,是花匠,是“基建狂魔”。
驻地的小院里,白菜、西红柿、茄子、辣椒、洋葱,都长起来了。
没有电,就自己发电,自己拉电线、布线。
采油器具的很多零部件是中国制造的,但是跟当地的尺寸并不匹配,只能自己焊接。
而到了雨季,随着频繁的雷击,断电常常无法避免,电泵井、螺杆泵这两种依靠电力的采油装置不得不停止。出油停止,紧急关断阀就会自动关断。但新的问题产生了——还有一种自喷井,不需要电力提供外来动力就能自发冒油,它是不停的,如果不处理,运输开采原油的管线压力会升高很多,会有很大的危险。所以,他们半夜值班时常响起警报声,只能一次又一次起来排查原因,然后决定是不是要手动打开关断阀。
乍得的官方语言是法语和阿拉伯语,且部落语言数不胜数,日常和当地人的交流就成了一个大问题,常常会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严重的时候还会产生误会。对当地人语气不能急,音调不能高,不然当地人会认为是不尊重。
在这样一片土地上,杨世豪和同事们一待就是5年,甚至更久。他刚去乍得的时候,孩子才3岁。他每次回家,都会给家人带很多当地特产,以弥补久久不能归家的亏欠。除了乍得,还有很多人在苏丹、利比亚、伊拉克……他们背井离乡,带着垦荒者的心,去开拓海外石油事业。
这与他们的前辈颇为相似——“凡有石油处,皆有玉门人”,过去80年里,作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玉门油田累计输送了10多万人到中国各地的石油基地,去开发,去拓荒。
中国科学院大学 华雪 吉林大学 韩亚君 湖南师范大学 贾宇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