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进入了下半场,双方该如何相处?近日,在“京东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上,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齐聚一堂,就此展开讨论,细节因立场不同各有侧重,但取得的共识是“科技进步改变了金融行业的业态和发展格局,传统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互相需要,需要共建共生。”
大部分人接触金融科技是从移动支付开始的。“从支付、理财到借贷,用户在传统金融服务领域的体验和需求配给相对较慢,因此存在着大量需求。”京东数字科技集团副总裁许凌说,这给了第一批互联网金融机构机会。
自2012年起,金融科技领域出现了大量以流量为代表的创新,推动了我国在线支付业务的迅猛发展,使得在线理财方式更丰富,在线借贷更便捷。这一阶段被普遍认为是金融科技的上半场。
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市场格局悄然发生了变化。随着互联网金融监管趋严,互联网势力纷纷转身,从金融机构的对垒者,转变为提供科技服务的合作者,将舞台留给金融本身。金融科技的下半场来了。
“下半场的需求方变成传统金融机构、企业级机构,而他们需要的是真正科技领域的服务。”许凌指出,金融科技下半场更加专注于金融的专业性。强金融属性、强线下特征的业务将成为传统金融机构发展金融科技的重点,也成为新兴金融科技企业追逐的市场。
“金融和科技的融合一定是个趋势,它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快和慢的问题,是生存问题,慢了可能就会被市场淘汰,被甩出赛道。”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钟文岳坦言,日新月异的技术让传统金融机构产生了危机感,数字化转型成了其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如何在金融科技下半场中提高竞争力?京东数字科技集团副总裁谢锦生认为,传统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两大关键词应是“科技”与“开放”。当前,线上线下的金融业务都呈现高速发展的趋势,很多传统金融机构的自建平台已无法支撑日渐高涨的流量,难以及时处理迅速扩张的数据、精准服务用户。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手机银行。
谢锦生说,各银行的手机银行业务已发展多年,但始终存在用户数量不够大、活动效果不够好、经营相对困难的问题。究其原因,正是“背后没有大数据平台能力的支撑,没有办法更好地服务手机银行的客户”,但对于深耕流量多年的金融科技企业来说,大数据服务、精准营销早已是他们的拿手玩法,如今,他们面临的问题则是如何玩出新意、玩出专业。如此,双方的合作就有了很好的互补性
此外,通过信息的互通有无与独立的第三方开放平台合作,可以将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进行整合,同时连接多样化的应用场景,但这仍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课题。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是一个内部闭环,在开放后,数据使用、风险管理等将成为双方需要重点关注的业务问题。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数字化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实现以数据驱动的业务流程重塑,提升业务效率,形成规模效应。”谢锦生说,AI、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新的技术应用将驱动金融机构从基础架构到风险管理、业务流程、客户经营等各个核心节点的提升与优化;与此同时,数字化助推了行业融合,也为金融机构拓宽服务边界、覆盖更广泛的客户提供了基础。
“近年来,大型商业银行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投入逐年增多。这一趋势也为银行理财与金融科技的融合创造了良好的契机。”工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杨波说,此前,中国工商银行通过引入华为的产品,逐步采用分布式数据库替代传统集中式数据库,大大提高了工行的数据处理能力。
而采用金融科技企业的大数据风控手段更是拓展了传统金融机构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和传统的风控技术相比,采用金融科技等手段分析的数据来源更为丰富,而且成本也更低。”杨波介绍说,通过机器学习、知识图谱等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深度挖掘企业上下游供应商、管理人员等内在信息,银行等可以利用大数据进行违约信息排查,及时跟踪违约风险的变化,从而改变原来单点风险预测的方法,进一步提高自身信用风险防范能力。
这只是目前传统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企业合作的一个缩影。事实上,近年来,银行、券商、基金、信托等各金融机构都加快了寻求对外合作的步伐,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需要“共建共生”,许凌认为,这并不是科技公司去“赋能”,而是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共建”;是各机构打破自我封闭,实现效率最优、成本最优;是各机构携手去创造更大的产业价值和客户价值。科技企业帮助金融机构打破原有进入到各种行业的门槛和壁垒,实现双方与实体产业的合力共赢。“这才是金融科技下半场的正确打开方式。”他说。
实习生 罗昊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