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12月04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青年“铁军”掘进“一带一路”咽喉要道

用热血青春融化千年冰封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磊 王海涵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12月04日   01 版)

    扫一扫 看视频

    初冬时节,位于河西走廊之南、甘青两省交界的祁连山已银装素裹。从甘肃省张掖市驱车出发,经过5个小时的剧烈颠簸,记者终于来到了东山隧道。

    G213线肃祁二级公路全线62.769公里,起于甘肃肃南县,终点与青海S215省道相接,是国家“一带一路”上的咽喉要道。建成后,甘肃肃南县与青海祁连县之间的车程将大大缩短,方便两省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

    “肃祁5标段”由中铁四局承建,其中,东山隧道无疑是咽喉要道上的“咽喉”,全长3639米,平均海拔约4000米,是目前国内在建的海拔最高的公路隧道之一,施工难度可想而知。

    值得一提的是,中铁四局肃祁公路项目的施工队伍是一支不折不扣的青年“铁军”,从项目经理到部长,再到技术人员,大多是80后、90后。截至11月25日,他们已在此鏖战900多个日日夜夜,安全掘进隧道1643米。

    “拓荒者”打破“千年冰封”

    1991年出生的董昆毕业于西南交大。他一直怀着“筑路梦”,长年辗转于项目工地之间。

    2017年,刚刚结婚的他暂别同在一个项目的妻子,被调任肃祁项目部工程部部长,成了这片冰封之地的“开路先锋”。曾在湖南的莽莽大山中待过5个月没出山的他,这次又一头扎进了雪域高原,一待就是一年。

    董昆说:“这里只有两个季节,一个是冬季,一个是大约在冬季。”该项目平均海拔4000米,即使在7月也会飘雪花,冬季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5摄氏度左右,一年中积雪最深处可达2米到3米,这给前期的实地踏勘、测量放线带来极大不便。

    他们首先需要挑战的是高原反应。由于空气含氧量低,初来乍到的董昆和同事遭遇了长期头痛耳鸣的困扰,不得不把氧气瓶和测量工具背在身上,徒步行走在大山里。

    起初没有通信信号,往往要在“与世隔绝”的情况下开展工作。唯一的运输通道为盘山险道,一边临近陡坡,一边靠近悬崖,道路狭窄且常被冰面覆盖,边坡岩石经常崩塌。董昆至今记得,有一次车辆在山上爆胎,他顶风冒雪徒步走了3个小时,终于找到了手机信号,才向项目部打电话求救。

    董昆笑着说,那时唯一能与外界联系的就是手机,为此项目部组织大家乘车前往有信号的山坡,集中拨打电话回家,“那样的场景既好笑,又有点心酸。”

    同样,生活上的诸多不便也在考验着这群年轻人。起初,项目部还没有搭建起来。“先头部队”就睡在帐篷里,只能就近取地表水,喝起来还能闻到一股羊粪牛粪味;去县城买东西、理发要跑100多公里山路;新鲜的蔬菜要从300公里外运来。

    在肃祁项目部,不怕吃苦的“铁军”精神一直在传承,感染着一拨拨年轻人。大三学生田霖已经在该项目实习了5个月,整天跟在董昆后面整理内务、巡查工地。

    刚来那会儿,他高原反应严重,多次被劝回,但他硬是要求留下来。他坚信,眼下吃的苦是人生最大的财富,“一个隧道专业的学生,如果实习期就在高原干过,以后还有什么干不了的活儿?”

    “条件越恶劣,越是容易出创新成果”

    中铁四局曾因承建青藏铁路而在国内树立了行业标杆,但这次,肃祁公路的施工难度依然可以与之相提并论。

    在高海拔、低气压、低含氧量的施工环境中,施工人员及机械设备缺氧,工效损失较大。此外,东山隧道施工的最大难点在于,隧道为全软弱围岩隧道,岩体易破碎、稳定性差。高原冻土隧道开挖后,将改变原有地层的温度条件,冻层融化会加大隧道涌水量。

    “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参考,必须进行改革创新。”32岁的项目安全总监李虎平曾在印尼的雅万高铁工作15个月,来到高原后,尽管自然条件不同,但不变的是“安全大于天”的管理理念。

    他和技术人员一道,组建质量控制(QC)小组,围绕具体问题进行专项攻关。混凝土的温度太低时,他们就装上“地暖”“壁暖”,进行加热保温;隧道的温度太低时,他们就在风口处安装电阻丝,进行“空气预加热”;隧道里氧气含量过低时,他们就在风带上进行“输液式”供氧……

    “越是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越是容易出创新成果。公司特别鼓励年轻人开展技术创新,只要上报的项目通过审批,就可以获得资金支持。”在李虎平看来,质量控制小组里越来越多的优秀技术人才脱颖而出,走上领导岗位,起到了示范效应。

    据了解,2017年至2018年铁路工程建设部级工法评审,全国共有187项工法成果入选,李虎平所在的中铁四局一公司独揽3项,其中,青年技术人员功不可没。

    “工程人员的家就在项目上”

    30岁的牛洁是项目部为数不多的几名女生之一,她总是强调,相比跑现场的男同胞,自己的工作“没有啥苦可言”。事实上,作为财务部长,她负责数亿元的项目资金管理。

    学的是财务专业,为何始终选择留在项目上?原来,牛洁是一名“铁三代”,她的爷爷、父亲都供职于中铁四局。大学毕业后,她“自然而然”地选择了中铁四局一公司,10年来,她先后干了6个项目,每年才回家一次。

    “工程人员的家就在项目上,这里远离繁华,但更能感到家的温暖。”中铁四局一直有着开展“师带徒”活动的传统。牛洁认为,当年她的师傅范青不仅“手把手”教她业务与做人,甚至影响了她的性格养成。现在,她也同样如此对待自己的徒弟。

    为了照顾好这些年轻人的生活与工作,打造“幸福项目部”,项目领导想尽一切办法改善伙食,保证营养,为每个宿舍都配备了取暖设备与卫生间;在工地上还建起了医疗氧吧、职工书屋等,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牛洁认为,自己的成长得益于自己供职的这个央企平台。在项目上,她需要负责所有与财务相关的工作,业务面比普通企业宽很多。此外,在这里可以学习到最先进的管理方法,“比如,我们所采用的‘财务共享’模式,很多公司都没有。”

    “年轻人应当有多元的价值选择,不一定都要挤在城市的写字楼里。”在她看来,“筑路人”建功立业的成就感,外人无法体会。“看着一条路从无到有,那种感觉无与伦比。”

    牛洁的办公室窗外正对着连绵的祁连雪山,夜晚,她站在门前能望见清晰的银河。她说,这样的风景是壮丽的,也是鲜有人见的,只有那些扎根在此的人,才能领略到它深沉的美。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磊 王海涵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12月04日 01 版

中国要以自己的实践证明,国强未必称霸
习近平同萨尔瓦多总统布克尔会谈
中国企业海外形象逐年提升
青年“铁军”掘进“一带一路”咽喉要道
财政部年底为地方预算执行敲警钟
内蒙古自治区第七次少代会召开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祭活动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