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12月06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志交会”理论研究成果“汇” 引领志愿服务新发展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王璐璐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12月06日   T03 版)

    12月2日下午,第五届志交会期间,志愿服务理论研究成果分享交流会在东莞举行,来自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2018年度“学雷锋志愿服务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课题研究项目负责人和有关专家学者,围绕志愿服务法治化信息化、志愿服务组织发展、青少年志愿服务意识培育、应急救援志愿服务组织管理等5个领域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展开研讨。

    2018年度“学雷锋志愿服务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课题研究项目由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共同发起实施,共征集到8个研究方向134项申报课题,课题研究团队涵盖高校、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等方面。经过形式审查和两轮严格的专家评审,共选立19项课题,其中包括8项重点课题和11项一般课题。

    2019年11月26日,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党委书记、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朝晖在《着力健全青年志愿服务体系》一文中指出:要加强青年志愿服务理论研究,坚守青年立场,从青年发展和青年参与的角度,建构青年志愿服务的学术体系、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提高理论对实践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强化志愿服务育人功能

    第五届志交会提倡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参与社会治理,鼓励全民志愿多方位、全方位的服务。如何让志愿服务与人才培养相结合,重庆大学教授蒲清平和他的团队十几年前便展开研究。

    他在调研中发现,志愿者在志愿服务中能更加密切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关注困难群众,奉献爱心,在服务中锻炼能力、培养服务他人的技能,提升自身道德水平。同时,在志愿服务过程中传递正能量,促进整个社会价值水平的提升。

    “时代新人一定是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者相互支撑、相辅相成,有机统一。”蒲清平说。

    课题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角度出发,分析目前我国面临的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新挑战局面,以及互联网环境下青年人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发生的改变,提出志愿服务实践育人的新策略。

    蒲清平认为科学研究和探索志愿服务的工作规律和育人的规律,能有效避免“被服务”“被志愿”的现象发生。教育内容要响应时代号召,采取与时代接轨的教育方式,比如音视画一体、移动即时的抖音、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形式。

    “让青年人在服务中实现生活化、感性化的教育,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他在课题中提到的利用志愿服务的榜样示范和环境熏陶的方法,将志愿服务隐性化育人的新方式,获得专家一致好评。

    蒲清平说:“培养时代新人只依靠理论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走出课堂、走向实践,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西南大学副教授、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常务理事周林波认为这项研究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统学雷锋精神和新时代志愿服务精神很好地结合,建议其在实证研究上增加如新时代志愿者的参与动机,尤其是00后志愿者的参与动机研究这样的角度。

    完善志愿服务法制建设

    现在很多商家为了节省成本,打着志愿服务的旗号,以发放志愿证书的美名让大学生免费帮忙,由于学生们缺乏志愿服务的法律知识和相关维权意识,把廉价劳动力当成志愿服务已经成为社会存在的一种现象。

    郑州大学冀娟在她的报告中解读了《志愿服务条例》,并给予立法条例扩展建议。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晓红对这个课题印象深刻,她认为研究者对每一个立法都提出了自己的独到的见解,符合法律研究精神,项目有利于志愿服务法律条例的推进。

    “借鉴别人的成功之处是很好的,但要有的放矢地借鉴,结合国内的现实情况。”同时张晓红也为项目更好地落实提出改进意见。

    开启志愿服务“云模式”

    其实,“云模式”我们并不陌生。

    早在2014年3月,作为承办方的团广东省委已经成功推出“i志愿”系统,率先打造出全省资源服务“一张网”,利用网络平台充分了解志愿服务信息各地市状况。

    这次分享会上,华中科技大学研究团队提出“云志愿服务模式”构想,希望能通过“一微一端一平台”的方式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数据化、智能化转型。

    各位评审对团队紧跟国家战略的创意和设计给予认同,也直言不讳地提出了有待改进之处。

    上海海洋大学教授、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常务理事张祖平说:“首先要在实验前对目前市场上已经存在的平台做充分的调查和准备工作,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研发,请专家团开题,指导实践,少走弯路,对志愿者们、相关负责人等进行访谈,多听大家要求,结合需求再开发。”

    加强应急救援志愿服务

    当汶川地震这样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发生时,应急救援志愿服务组织的灵活性、专业性,能够有效地协助政府开展紧急救援工作。

    陕西大学研究团队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基于层次分析模型的应急救援志愿服务组织管理机制研究项目汇报》。

    目前,由于应急救援志愿服务组织相继涌现,专业技能、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陕西大学研究团队经过调研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陕西大学吴书强在分享会中指出,应当强化应急救援志愿服务组织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强应急救援志愿服务组织的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应急救援志愿服务组织自律性以及加强组织交流。

    除此以外,《志愿服务组织“活跃度”研究》课题组从志愿服务组织“活跃度”的界定出发,设计了志愿服务组织“活跃度”评估指标体系,并运用该指标体系对志愿服务组织“活跃度”进行了小范围实证研究。

    本次分享会的主持人张晓红说:“课题研究最大的收获是引导了中国青年志愿者事业的方向,实践和理论相结合,让理论学者沉下去,了解志愿服务,走进基层,同时提醒走在一线的‘实干家’也要加强学习。”

    “选题都很好,贴近国家工作大局,与当前志愿服务的重大问题密切相关,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农村、基层做研究。”上海海洋大学教授、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常务理事张祖平在会后谈了自己的体会。

    今年志交会上发布的2019-2020年“学雷锋志愿服务理论和实践问题”课题研究项目更加注重从青年人的视角和青年人的发展角度来推动我国青年志愿者事业的前进步伐。

    “本次交流会既有二三十年前从事研究的前辈们,也有刚刚崭露头角的年轻学者涌现,整体的理论研究更加聚焦青年问题、青年成长和青年发展。”

    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副主任孟春对今年理论研究分享会成果的创新性、多样性和可实践性感到欣喜,她看到了中国志愿服务事业在探索实践和理论方面旺盛的生命力,并希望接力棒能一直交接下去、代代相传。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王璐璐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12月06日 T03 版

让志愿青春力量延伸到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
共赴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交流盛会
“志交会”理论研究成果“汇” 引领志愿服务新发展
“志交会”看志愿文学发展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