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12月06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志交会”看志愿文学发展走向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王璐璐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12月06日   T03 版)

    文学是时代的产物,志愿文学是志愿服务实践的精神食粮。

    近些年,随着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蓬勃发展,志愿文学应运而生,不断涌现出《菠萝志愿者》、《受助感恩 倾情回报社会》、《大山深处》等众多优秀的志愿文学作品。

    12月2日下午,志交会期间,来自中国青年杂志社、中国青年作家协会、广东省作家协会、博易创为(北京)数字传媒公司、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等相关负责人和第十四届韬奋奖获得者、首届“志愿文学”征文活动报告文学一等奖获得者一起,围绕如何用文学创作展示志愿精神,以及志愿文学的市场化推广,与现场志愿服务组织成员展开深度讨论,共话志愿文学未来发展方向。

    志愿文学的创作方向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杨勤良在分享会上说,志愿文学要讲贴近人民生活的故事,作家要深入群众中,关心人民生活,讴歌新风尚,传颂真善美,用充满正能量的优秀作品感染读者。

    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党委常委、副总编辑、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常务理事蔺玉红认为志愿文学的创作应该站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体现视域的时代性,以人民为中心,以青年为主体,从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建构青年精神世界的高度。

    “在志愿文学创作中,要有政治性的时代精神视角,将采写对象的精神世界和内心灵魂挖掘出来,去感染人、影响人、带动人。”首届“志愿文学”征文活动报告文学一等奖获得者苟文彬说,无论志愿文学怎样发展,“志愿者”始终是志愿文学的聚焦对象。

    “真实的东西才能打动人。”他还认为志愿文学作品要具有一定的新闻性,作品所反映的人物、事件,应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人真事。

    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李云龙很赞同苟文彬的看法,他说,从志愿者的角度可以看到一个国家最低的、最基本的民众或阶层,可以看到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的真实。

    “在担任上一届志愿者文学征文的评委时,已经发现很多过目不忘、有相对艺术水准的作品,有一些作品完全可以拿到国家级的文学评比活动中与那些名家大家一决雌雄。”

    解放军报社"长征"文艺副刊组组长、2016年第十四届韬奋奖获得者刘业勇认为好作品不断涌现,但形成全社会广泛接受的文学新流派还需要时间。

    志愿文学的市场化推广

    “文学作品真正的价值体现是传播出去,利用大数据实现志愿文学作品精准化投放,既能满足写作人的创作欲望,又有现实价值,动力才会被激发。”

    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党委委员熊剑在与作家交流时,希望通过这次分享交流能找到志愿文学前进的阳光大道,将志愿文学快速、高效地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志愿文学,实现志愿文学的市场化推广。

    从事网络文学行业多年的柯家生认为,志愿文学的发展可以借鉴网络文学的传播形式。

    “在过去的二十年,网络文学以其便捷的传播方式和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故事元素,取得了长足发展,在国内拥有了4亿读者,并且在国际上积极开疆拓土,成为中国文化输出的重要类型,志愿文学某种程度上可以和网络文学相融合。”

    柯家生为促进志愿文学的快速传播和市场化推广提出了可操作性建议。

    “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家,俗称网文大神自带流量,在读者中有一定号召力。把他们组织起来切身参与到各种公益活动中,实地到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体中参与帮扶,采风采访,收集志愿者们的活动点滴作为创作素材,融入到创作中去。以优秀网文作家为样本,就容易形成规模效应。”

    “可以结合现在新媒体形式加大媒体报道宣传,做好志愿者作品征集工作,把更多好故事转化成影视作品,出版志愿文学书籍。”李勇补充道,他愿意为志愿文学转化为影视产品提供"志愿服务"。

    分享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作家有责任去采写志愿者们奉献社会最鲜活的经历,通过商业平台转化为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可以是报告文学、小说、散文、诗歌、评论、剧本,或者是视频、电视剧、电影、音频、动漫、H5等新媒体,呈现给所有人。

    “目前,在中国,志愿者有1.35亿。”李云龙在分享会上说,从数据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孕育无限潜力的市场,志愿文学创作的黄金时代即将到来。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王璐璐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12月06日 T03 版

让志愿青春力量延伸到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
共赴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交流盛会
“志交会”理论研究成果“汇” 引领志愿服务新发展
“志交会”看志愿文学发展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