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12月18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潍柴青年:用青春热血浇筑中国动力科技创新路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王姗姗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12月18日   08 版)

    12月17日,山东省青年联合会第十三届委员会全体会议和山东省学生联合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举行,会上,被称为钢铁团队的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青年科技团队面向全省作了事迹报告。

    这支青年团队有着怎样的故事呢?日前,记者来到山东省潍坊市潍柴高新工业园区,实地探访了这群青年科技人才。

    潍柴的科研大楼内,零食自动售货机里有各种食物,明亮的灯光、充足的暖气,身穿蓝色工作服的科研同事穿梭于潍柴“黄金动力总成”成果展示长廊……这对90后甄雷来说,一切显得陌生而又熟悉。

    感到熟悉,是因为甄雷已在潍柴集团工作快3年了;感到陌生,则是因为在潍柴工作的近一半时间里,他的工位不在舒适的科研大楼内,而在冰天雪地的雪域高原、飞沙走石的戈壁滩、杳无人烟的崎岖山路等高寒、高温、高原的“三高”地带。

    甄雷所在的团队是“三高”试验队,成立于2005年。十余年间,千余名青年科技人员辗转于“极端”环境中,用青春热血,甚至是宝贵生命,试验出最科学、最精准的发动机数据,寻找着动力总成的最佳平衡点,牢牢把握潍柴动力总成系统核心技术,紧紧转动中国科技创新轴。

    创新:做专业领域的“疯子”

    晚上10点,潍柴科研大楼依旧灯火通明。

    “现在是国家第五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向第六阶段过渡的特殊时刻,科研任务艰巨。”“三高”试验队刘帅刚从青海省格尔木市完成试验回来。

    刘帅一行人在格尔木驻扎一个月有余。长期在海拔4100米以上、气温零下15摄氏度的高原,刘帅不仅要克服高原反应,还要来回奔跑,反复采集数据,寻找问题,排除故障。

    “有一次,我整个人像发高烧一样,听得到队友在喊我,但我的身体已经回应不了了。”刘帅最怕遇到上山爬坡做试验的情况,“高原道路崎岖,做试验时,车辆都是满载,往往都是生与死的考验。”

    2011年10月14日,年仅28岁的丰东旭、于超和26岁的赵蒙生,在格尔木进行高原试验的途中,遭遇交通事故,不幸全部遇难。

    青年科研人员用生命诠释了不怕吃苦、无私奉献的潍柴精神,激励着更多的潍柴青年朝着“做世界上最好的发动机”这一目标前行。

    “在滴水成冰的黑河,手不敢直接触摸金属,否则表层皮肤就会破裂。”回忆在寒区试验的经历,“三高”试验队第一任队长常国丽说:“看到配装潍柴发动机的车辆奔驰在祖国的大地上,一切付出都值了!”

    从海拔2300米的青海省西宁市到海拔5200米的青藏高原;从零下45摄氏度的黑龙江黑河到气温高达50摄氏度的吐鲁番,“三高”试验队通过30余次的试验,建立起国内独一无二的柴油机数据库,不仅开启了中国制造、中国创造,更制定了中国标准。

    “要做发动机专业领域的‘疯子’,将科技报国和产业报国作为毕生的理想信念。”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谭旭光在新入职大学生见面会上这样说。

    效率:一天当两天半用

    2010年,潍柴迎来一位科技“狂人”、集团中第一个博士后——赵中煜。

    2008年,潍柴为彻底扭转我国缺少重型动力总成核心技术的困局,率先在国内搭建电控研发团队,赵中煜就是其中一员。

    “科技竞争就像短道速滑,我们在加速,人家也在加速。”赵中煜深知我国的电控技术相对滞后,他只能带领项目团队争分夺秒,开发具有潍柴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型柴油机高压共轨电控系统。

    走前人未走之路,赵中煜带领他的团队打的是一场艰难的战役。

    “然而他打赢了这一仗。”赵中煜的“战友”李国朋说。

    赵中煜主持的HPDI高压缸内直喷发动机电控系统自主化项目,填补了国内天然气缸内直喷发动机在应用领域的空白,成为中国天然气发动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就在赵中煜想要在电控系统研发中取得更大突破时,却昏倒在岗位上,于2017年4月逝世。

    “你未竟的事业,我们来完成!”十年来,潍柴电控团队以“一天当两天半用”的工作效率,将中国自主电控系统应用于卡车、客车、工程机械、农机装备、船用等各大领域,提升了潍柴向价值链高端迈进速度的同时,也推动了我国汽车及零部件行业自主研发的进步。

    实力:不争第一就是在混

    在潍柴对面,林德液压(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林德液压”)的新工厂即将建成。该项目被列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专项,标志着国内液压高端产品受制于国外的时代结束了。潍柴走出国门,奔向世界。

    2012年,潍柴选拔了杨国玺等一批优秀的年轻工程师到德国学习交流。带着推动高端液压技术在中国落地的使命,杨国玺用3个多月的时间,整理了上百种模型,建立起三维模型库,极大地提高了本地工程图纸的效率及准确性,也为后来中德双方携手推动液压技术在中国市场落地奠定基础。

    “如果有一天,你现在从事的工作能成为传说和故事,大概这就是目标吧!”这是杨国玺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如今已成为激励所有林德液压员工的励志金句。

    “‘科技格局决定竞争格局’‘不争第一就是在混’,这是我们的信念,也是我们的实力。”林德液压(中国)青年科技人员宋昱含说。

    从1956年成功研制出6160中速柴油机到1989年斯太尔重型车用发动机通过国家正式验收,从2005年研发出我国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WP10/WP12系列蓝擎国三电控共轨重型发动机到2018年潍柴动力“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自2002年提出要将发动机做成中国的“英特尔芯”开始,潍柴用实力和担当撑起了中国重型商用车行业自主品牌的脊梁,让“中国芯”走向世界。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王姗姗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12月18日 08 版

闪亮在扶贫一线的“青春本色”
辛德贝格记录南京大屠杀打印机被发现
重庆团组织:“资金”变“股金”项目力推脱贫
“京北第一草原”旅游扶贫 从做减法开始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潍柴青年:用青春热血浇筑中国动力科技创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