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12月23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两百多名青年扎根阿拉山口海关

“一带一路”上 大风刮不走的青春

实习生 杨阳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雪迎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12月23日   01 版)

    阿拉山口因风而出名。

    风吹石头跑,鸟都飞不了,一年一场风,从年头刮到年尾,年平均8级以上的大风接近200天。

    但近年来让它蜚声海内外的,是另一股强大的风——“一带一路”东风。

    阿拉山口位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内,阿拉山口口岸是中国向西面对中亚、西亚乃至欧洲距离最近、最便捷的口岸,毗邻哈萨克斯坦。1990年,国家批准建立阿拉山口口岸,与哈萨克斯坦的德鲁日巴口岸实现铁路连通。从此,东起中国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逾万公里的第二座亚欧大陆桥贯通。

    “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提出后,蓉新欧、汉新欧等班列相继开通,阿拉山口也掀起新的建设篇章。到今年,途经阿拉山口口岸出境的中欧班列有14条线路。截至今年8月14日,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量突破1万列。

    1990年,一批大学毕业生组成了首支阿拉山口海关队伍,直到现在每年都有新鲜血液注入到这里,最初这里只有不到20人,如今已有200多人。阿拉山口的风并没有将这一批批青年“刮走”,他们用青春扎根“一带一路”,在这里生根发芽。

    忙碌随中欧班列“井喷式”增长

    冬夜里的阿拉山口市区很安静,昏黄的灯光下,一场小雪让小城更加静谧。但在火车站旁的铁路国际联运大楼、综合保税区、铁路轨道上依然一片繁忙热闹。

    “20分钟后,将有从哈萨克斯坦的载货列车进入。”12月8日凌晨2时,阿拉山口海关监管一科30岁的严龙接到铁路方的电话。

    此时的严龙和同事刚做完上一组检查列车机头工作,还未来得及回办公室。这一项工作是为了避免火车司机携带违禁物品,例如肉类、水果等可能会将疫病、疫情带入国内的物品。

    自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严龙和同事们的工作变得越来越忙碌。为加快中欧班列通关速度,阿拉山口海关实行“365天×24小时”全年无休通关模式。以往晚上19时下班的严龙,从今年开始轮岗上夜班,每天晚上平均查检货运列车机头15-17列,每一个机头需要检查时间约为30分钟。有时忙起来,一晚上都休息不了,要不停地查检来往的列车机头。

    当前,途经新疆的中欧班列呈“井喷式”增长,开行频次也从日均6-7列增加到现在的日均9-10列,今年1月-11月中欧班列开行数量达到3189列,同比增长33.54%,创下中欧班列开通以来的年度最高纪录。

    32岁的党少飞是山口海关监管二科副科长,大学毕业后来到新疆,一待就是8年。2013年,随着蓉新欧、汉新欧等中欧班列接连运行,阿拉山口成为中欧班列出入境的主要通道。党少飞所在的科室成为服务中欧班列的专门科室。

    党少飞喜欢通过每一趟中欧班列的载货分析各个地区的经济特点。以前,阿拉山口海关出入境的物品多为矿产品与原油。随着中欧班列和“一带一路”的开启,这里的出口产品种类增多了不少——服装百货、电子产品、汽车整车、发动机、洗衣机、冰箱、笔记本电脑……

    “咱们国家的产品越来越好了。”党少飞说,以前从这里出口的多是轻工产品,现在更多的是深加工产品。

    身为陕西人的党少飞在新疆安了家,成了一名“驻边”青年。从工作单位乘车到家需要两个小时,可是,党少飞一个月只能回家一次,一年中,与同事生活、工作的时间占了近300天。党少飞结婚时,接亲、订酒店等事项都是同事帮忙操办的,“一代代阿拉山口海关人都是这样过来的,亲如一家”。

    那些轻飘飘的灵魂经不起风吹

    阿拉山口,是一个以“风”著称的地方,被称为我国四大风口之一。

    说起阿拉山口关于风的段子,刘云峰脸上的皱纹被笑容挤得更深了。29年前来到这里时,他还是个小伙子,如今已经53岁了。大学毕业后,刘云峰来到新疆,成了阿拉山口口岸的第一批工作人员,那时阿拉山口只有一个火车站,口岸管委会的办公场所就在那一座小小的火车站里,海关工作人员加起来不到20人,全是刚毕业的大学生。

    “那时候甚至没有专门查检的地方。”刘云峰说,他和同事为了查检公路通道上的出入境车辆,就一直在戈壁滩上走,如果遇上大风天气,几个同事必须胳膊挽着胳膊一起走,呼吸都有些困难,找到合适的地方后,便开始等着出入境车辆开过来。能见到其他人的机会很少,得知有火车要进站时,他们会很兴奋,终于可以接触到除了同事以外的人了,“所以我们山口海关的工作人员见人都很热情”。

    那时交通不便,想准备一些食材得到相隔近100公里的地方,每周购置一次。海关的大男孩都学会了做饭。

    刘云峰来到阿拉山口时,当地一棵树都没有,从那时起,他们每年春秋两季都要组织集体植树,等到肖利伟来到山口海关时,这里已有了树木,天上也有了飞鸟。

    2007年对于肖利伟和他的父母来说是充满矛盾的,他永远都忘不掉,在孝感市火车站,就在他临去新疆时,母亲还在说:“为什么要去那么远的地方工作?”

    2007年,肖利伟大学毕业,毕业前他已决定到新疆做一名海关人。作决定时,父母极力反对。

    “那是男子汉的一腔热血,必须要去新疆工作,谁都劝不住。”对于当年的决定,如今35岁的肖利伟说:“从没后悔过。”

    “在这里能明白什么是‘舍小家为大家’。”他告诉记者,“这是一个因口岸而生的城市。”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阿拉山口如今已成为集铁路、公路、管道、航空四种运输方式为一体的陆路口岸城市,是新疆重要的口岸之一,更是新亚欧大陆桥上的关键节点。

    随着出入境的货车、列车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青年来到这里发展。

    肖利伟指了指阿拉山口市里的树,他们还在坚持每年种树,成片的绿色延伸到通往另一个城市的公路两旁。这种生长力就像是海关给这座城市的发展带来的力量。

    “阿拉山口树木的长势都很有特色。”他说,从树枝生长的方向可以看出阿拉山口大风的风向。“那些轻飘飘的灵魂,经不起阿拉山口风吹”。

    和“一带一路”共同成长

    一批从哈萨克斯坦进口的葵花籽被海关抽中、查检。为此,下班时间过后,40岁的吕新明依然坐在实验室里,与在此实习的大学生做检验检疫实验。

    随着“一带一路”进出口贸易越来越频繁,吕新明的业务范畴也在不断扩展。最初,他只负责矿产、原油的检验,现在他开始对农作物、肉类食品、植物进行研究。

    初中时,他家住在新疆哈密巴里坤口岸附近,那里常年有与蒙古国来往的载货列车。每到七八月,他都和父亲将自家种植的西红柿、葡萄搬运到口岸,等着从其他国家开来的列车,“可以挣点生活费。”他记得列车上会拉来一些蒙古国的皮毛、鞋子,我们国家会出口面粉、糖。他们经常用准备好的酒跟蒙古人换皮毛。

    2004年大学毕业后,他选择了这份“把守国门”的工作,扎根阿拉山口。

    2006年,我国首条跨境原油管道——中哈原油管道实现全线通油。化学专业的吕新明开始跟着前辈们一同检测,反复研究各国油品合格认证指标,扩充实验室设备。最终,阿拉山口的这条跨境原油管道成为我国唯一一条以我方数据为结算依据的跨境原油管道。

    随着中欧班列的开通、“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吕新明所在实验室的发展越来越快,实验室资产从300万元增加到5000万元。因为人才引进和实验器材的不断扩展,阿拉山口海关可以检测的商品越来越多,以前很多产品抽样需要送到乌鲁木齐市做检测,如此一来,这一整批货物都得在原地等待检验结果,大大影响通关效率。如今,这个偏远的口岸也能完成检测工作,极大地提高了通关效率。

    吕新明所在的实验室被评为国家石油化矿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更是多所高校硕博培养基地。曾经人烟稀少的阿拉山口引来了更多的年轻人,他们在这里认识海关工作,学习检测技能,了解了海关人如何通过自身能力把守国门。

    吕新明说,他工作的成就感来自于严把进口产品质量,通过实验室每一名工作人员的严谨,避免疫病、疫情流入国内,避免“洋垃圾”破坏我国的生态环境。

    冬日,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内,29岁的萨尔达·艾克白尔正在从哈萨克斯坦入境的货车上,拿着取样签插进货车载运的葵花籽包裹内取样。在大风天里爬货车可不是件容易事,每一步都必须稳健。

    “很疯狂的一年。”萨尔达形容自己的工作状态,所有的业务量都创下历史新高。

    4年前,萨尔达大学毕业来到阿拉山口,初来时,他很失落,这座城市很小,也没有太多娱乐场所,他甚至怀疑在这里没有发展。

    渐渐的,他需要学习的海关知识、要打交道的通关人员越来越多。下班后,他在宿舍里学习外语,以方便与国外货车司机交流;他需要学习综合保税区里的各项政策……如今,他明白了,“这虽然是个小城市,但这里是面对世界的窗口,小窗口能看大世界”。

    27岁的杨琳大学毕业后先在青岛做国贸、统计方面的工作,那时,她常进出海关大楼办理事务,“很喜欢那身制服。”

    2018年,她成为阿拉山口海关人,从祖国的最东面来到最西头。每天准时上下班、早餐后乘坐5分钟班车到达联运大楼,办理退补税业务一坐就是一天,几乎没空当从工位上离开。

    “在这里发展与前往北上广是一样的。”杨琳告诉记者,同样是很久回家一次,同样需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下班时间要不停地学习新业务、新知识,与北上广不同的是,他们还要抵挡常年的大风,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扛得住这里的大风。

    除了工作人员外,阿拉山口的监管工作犬也必须扛得住这里的大风。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阿拉山口海关的工作人员愈发忙碌起来,这些监管工作犬也一样。连续两年在新疆举办的“丝绸之路国际汽车拉力赛”上,4只监管工作犬被派往现场,检查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赛者行李。在第二次的比赛中,监管工作犬在巴克图口岸检查出100公斤的违禁品。

    阿拉山口的风依旧呼呼地刮着,阿拉山口海关的每一名工作人员就像这风一样有劲头,在祖国的西北角坚守国门、服务着“一带一路”。他们就像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驿站人员,让来往于这里的国内外商客能更顺利、安全地贸易;他们就像是铺路人,让这条路能通往更远的地方。

    这条路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的海关人、企业家、国外商人、货车司机……为了扛得住阿拉山口的大风,他们用青春扎根,脚踏实地、让根系扎得愈来愈深。

实习生 杨阳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雪迎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12月23日 01 版

“一带一路”上 大风刮不走的青春
胡瀞文:“飞鸡”养殖激活乡村
第四届国际创新创业博览会闭幕
创博会上,六千万元订单为何“落户”贫困县
“思政大视野 时代新人说”新时代思政课研讨会举行
苏州吴中区:当好高质量发展的“优等生”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时代新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