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0年02月04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与海昏侯约火锅

奚牧凉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02月04日   10 版)

    2015年,海昏侯墓横空出世,占据各大媒体头条,在琳琅满目的发现中,其中一件文物尤其被津津乐道:《西汉海昏侯或是"吃货"》《2000年前的火锅长这样》……说的是墓中出土了一件素面铜器,以三只足支撑着大肚小口的器身,器身下方连接一个炭盘,盘中还残留有炭迹。

    你别说,确实有点像北京涮羊肉的铜锅。看着它,海昏侯“吃着火锅唱着歌”的画面似乎就立时浮现,让今天的我们都食指大动。

    不过让“围观群众”失望的是,不久后就有考古学家指出:从炭盘能盛放的燃料量估计,这件器物可能实现不了类似今天火锅的功能,最多做个“保温器”。而且从“火锅史”的角度考量:如果取广义的标准“一种烹煮食材的容器”,那么商周时期的大鼎就可以算是火锅;而如果取狭义的标准“一种当今烹饪流派”,那么北方火锅最早上溯大概也就到宋元,川渝火锅更是晚到晚清民国才出现。

    有点扫兴是不是?其实即便不是考古学家、不知道汉代人以分餐制进食,大家也能猜到,那时人们的生活怎么可能和我们现在吃海底捞、呷哺呷哺一样呢?但大家就是喜欢寻找那些古人和今人仿若无二的生活细节,尤其在吃喝这方面。

    比如,从西周墓中发现了一罐鸡蛋,网友便问:不知味道如何?又如,发掘出两壶辽代的酒,网友又问:还能喝吗?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国,五千年过去了,几乎所有事都随着时光发生了巨变,唯有对饮食的执着穿越时代,历久弥新。

    所以,不妨问问你自己,是不是也或多或少有这样的认知或期许:古代与现代,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似甚至同一的?那些时移世易当然存在,但有些东西也能永垂不朽,因为这里都是中国。与其说我们在回望历史,不如说我们也同时言及自身。

    这些想法在最近几年愈发流行了起来。比如,2019年的一部大热剧《长安十二时辰》,就为观众编撰了一本唐代首都长安的美食“大众点评”,从胡饼到水盆羊肉,原著作者马伯庸运用自己的文史知识,让一部历史剧中的吃喝都有据可查起来。一部以现代技术拍摄的网剧,构建出了一个亦真亦幻的长安。

    考古学者对这部剧也是有贡献的,其中不少细节就是他们提供的,比如,剧中人物寻找的“世上最美的东西”何家村遗宝,就是考古学家1970年于西安发现。这批早已被奉为国宝的唐代金银器,自此不止于被端放在博物馆的展柜之中,也同时成为仿佛触手可及的历史,忙着周游全国,作为各地巡展的宠儿。

    事实上,这一天的到来并未很久。你记不记得不久前,大家还在吐槽影视剧是传播错误文物知识的重灾区,比如,让三国人物用他们或许都没见过的青铜爵喝酒。这种“进步”,绝非我们对某些历史忽然茅塞顿开了,而是我们对某些历史逐渐一往情深了。“梦回大唐”就踏踏实实“回”,而不是要把唐代搬到2020年。

    有人说“历史是个圆”,世事不过循环,如若未来不会发生翻天覆地的跃迁,那么“重回盛世”岂不最好?但一定要记住,过去既回不去,回去也未必美好,中国历史上有过很多吃不饱饭的年月,唐朝后期也是兵荒马乱。我们只是与海昏侯一样,独爱那一盆热气腾腾的火锅。

奚牧凉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02月04日 10 版

魏晋风流,中华文明的另一种可能?
秦琼、尉迟恭是如何上岗成门神的
与海昏侯约火锅
又见《红楼梦》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