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0年02月20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开往春天的救护车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许亚杰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02月20日   08 版)

    在上汽大通无锡申联专用车公司的生产线上,经过数百人的连续奋战,短短10天就有60辆负压救护车驶出。它们将紧急加入到抗击疫情的战斗中。

    截至2月16日,华晨集团已经完成122辆救护车生产,其中负压式救护车80辆。文中照片均为资料图片

    2月12日,天才蒙蒙亮,40辆红白相间的救护车从辽宁沈阳出发,轧过立春后尚未融化的冰雪。2月17日,这40辆由华晨雷诺赶制、美的集团捐赠的负压救护车,经过沿途各地交警和高速管理部门的护送,驰援湖北武汉。在那里,它们遇上了来自上海、河南、江苏、山东、天津等地的“同伴”。

    随着武汉迎来“应收尽收”的总攻时刻,规模空前的转运病人工作等待着更多负压救护车的到来。如果说这是一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攻坚战,那么能有效防止病毒扩散安全转运病人的负压式救护车,就是在转运中保护医务人员和病人的“铠甲”。

    尽管从不同车企的生产线驶出,出发前窗外的气温和景色也各不相同,但这些负压救护车肩负着同样的使命——与病毒抢时间,为医务人员“护航”。

    “我们虽不是医生,但要造车为逆行者护航”

    与普通救护车相比,负压救护车最大不同就在于可实现“负压隔离”,使舱内的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对风向进行有效的导流,并使舱内空气时刻循环,最大程度保证医患安全。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呼吸道气溶胶等近距离传播,在病患的运送、转移过程中,常规救护车作用有限,需要专业的负压救护车才能安全地完成传染病患者的隔离与转运。因此,负压救护车也被誉为抗疫一线医务工作者的“铠甲”“特大号N95口罩”。

    由于制造难度和成本要比普通救护车高出很多,大多数国家不会用它来执行日常任务。因此负压救护车多为订单式生产,车企一般没有整车库存。

    有业内专家告诉记者,即便在负压系统供应充足、时间充裕的情况下,通常负压救护车的生产周期也长达20天。且单车成本普遍在35万元以上。

    收到来自抗击疫情前线的“特殊订单”后,华晨汽车、上汽大通、北汽福田和宇通等企业均迅速组织员工放弃春节休假,重启生产线,开足马力投入生产。

    “想到能够为防疫一线贡献自己的力量,就瞬间感觉像充了电一样,干劲十足。”在华晨汽车微信公众号一篇关于抢工生产负压救护车的文章下,这条评论得到了最多数量的点赞。

    1月24日,农历除夕夜,华晨集团接到了工信部下达生产负压救护车任务的指令,立下“20天30台”的军令状。华晨雷诺金杯只用了一天时间就组织了员工生产,华晨专用车和大连专用车基地等相关单位也马上组织了生产,火速展开攻坚战。他们放弃春节假期和亲人们团聚、克服重重困难紧张工作,一面做好自身防疫,一面加班加点,投入到“与病毒拼速度”的赛跑中。

    华晨雷诺金杯总装一车间内饰班长关长江就是其中一员,他和8名工友组成生产突击小组,从农历大年初四开始奔赴沈阳申华专用车生产基地支援生产。

    “按照正常工作安排,这工作需要30人才能完成。”关长江告诉记者,由于情况特殊不能立马集体复工,只好由这9人完成原本生产所需30人劳动量。

    “我们不是医生,不能在一线救助病人。但是我们也可以发挥自身所长,按时、保质地造出负压救护车,为最美逆行者护航。”关长江操着东北口音说,虽然只有9人,但大伙儿都是各个工序中的精兵强将,经验丰富,业务熟练。

    据介绍,这支生产突击小组团队平均年龄40岁,都是在华晨汽车工作了15-20年的“老兵”,不少人曾在2008年参与汶川地震救护车紧急生产任务。

    “压缩吃饭时间、加班加点生产”是他们解决人员短缺的主要办法。

    每天早晨8点,9名生产突击小组成员开始工作,家住得稍远的员工天刚亮就要出门。在负压救护车改装工位上,他们要一直忙碌到晚上9点半以后。

    “为了抢交车时间,大家常常要干到半夜十一二点,有时候甚至忙到凌晨两点半。”关长江解释说,由于负压舱结构和工作原理较为特殊,大家有时还一边吃午饭,一边探讨生产中的难题和解决办法。

    对于冬季严寒的东北地区来说,立春仅仅是春天的前奏。2月上旬,时不时在沈阳发动反击的冷空气让赶工的华晨人不得不重视防寒保暖。

    “我们全部戴着口罩上岗,却经常发现呼出的热气在口罩外面冻上了。”关长江说,尽管赶制负压救护车的工作有不少困难,大家都没有退缩。作为党员、班长,关长江在带头干活的同时,还不忘给工友们打气。

    “大伙儿虽然个个身体健康,但每天长时间工作,也透支着体力。我想,大家千万不能在这个时候感冒,那样整个厂区都要停工了。”他说,为了防止感冒,每天大家都会冲上两杯双黄连口服液和苦甘冲剂,“开工前和工友在厂房里干杯双黄连”成了这支生产突击小组的特殊仪式。

    “大家在确保质量交付的同时,一定要按照要求做好自身的防护与保障工作,按时吃饭、注意休息。”1月27日,华晨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阎秉哲到生产现场,看望正在现场进行负压型救护车辆生产的干部职工,表态“要为加班人员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据了解,为确保每一辆救护车的产品质量不出问题、确保按计划供应,华晨集团搭建了包含整车底盘组、改装组、供应链保障组、资金保障组、售后服务组等跨部门工作组,保障应急生产顺畅推进。

    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则是支撑他们工作的另一个后盾。

    赶工负压式救护车期间,正赶上组员赵森的父亲过生日。犹豫再三,需要加班的赵森还是打电话向父亲解释。没想到父亲听后不仅没有责怪儿子,还取消了生日宴。他对赵森说:“儿子你真是好样的。今年爸的生日不过了,你赶紧回去加班,别给工厂丢人。”

    据了解,截至2月16日,华晨集团已经完成122辆救护车生产,其中负压式救护车80辆。华晨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早日打赢这场抗疫阻击战,华晨汽车将源源不断地满足各地对救护车尤其是负压救护车的需求。截至目前,华晨集团和华晨雷诺已经分别向辽宁省和沈阳市各捐赠10辆救护车。

    硬核战“疫”背后是中国车企的崛起

    2月4日和5日,正式交付使用的武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迎来首批转诊患者,数十辆负压救护车与数千名医务人员一起严阵以待。

    在这背后,还有奇迹般地在“10天内生产60辆负压救护车”的上汽大通。自1月24日接到负压救护车的生产任务后,上汽大通当天就启动了生产计划编排、关键设备物料拉动和员工召回等各项具体工作。

    上汽大通总经理王瑞告诉记者,为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负压救护车生产车间提前全员到岗。农历大年初一一早,改装分公司技术骨干就返厂上班,初二返工人员就超过了95%。

    “工期紧、人手短缺、供应困难,是此次生产负压救护车遇到的三大主要难题。”在上汽大通无锡申联医疗平台工程师陈园园看来,要完成责任如此重大的紧急任务,尤其考验跨部门合作能力。

    她告诉记者,上汽大通大年初一召开跨部门办公会,确定技术方案、返工人员和生产物料。大年初二就有绝大多数员工到岗,开始负压救护车改装工作。

    “恰逢春节假期,供应商大多已经放假,为了以最快速度准备好生产物料,我们积极联系各路供应商,自己将手机调为24小时开机。公司甚至派专车前往供应商处自提配件物料,连夜运输。”陈园园回忆说,这次紧急生产负压救护车的任务前所未有,有不少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人和事。

    “大家只要能上手做的,都想着为按时造出负压救护车出把力。一些2019年刚刚入职的90后、00后,也自发地找活儿干,挽起袖子到车间生产一线帮忙。”她表示,尽管时间紧、任务重,但由于跨部门协调迅速,所有员工积极主动,人力资源部门和职能部门之间、技术人员和生产车间、物料和库房之间的协作效率都很高。

    作为多次参与军用救护车招标等重大项目的“老兵”,陈园园坦言,此次参与负压救护车生产、抗击疫情的工作经验还是“最难忘的”。

    一次,小区门卫看到她穿着上汽大通的工作服,特意举着大拇指对她说:“你们为一线生产了那么多救命的负压救护车,真了不起!”

    她告诉记者,虽然都戴着口罩,但门卫小哥眼中的敬意和自己作为中国汽车人的自豪感,会让她始终铭记。

    对于生产工艺复杂、零部件动辄上万个的汽车制造业来说,造车从来都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在生产负压救护车这块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与疫情赛跑的不仅有关长江这样“一个顶仨”的一线工匠;也有陈园园这样为及时响应生产、第一时间解决技术问题的“24小时待机工程师”;还有为解决技术难题挥洒智慧的技术人员。这一切提醒着人们,经过近70年曲折发展后,中国汽车走到了硬实力、软实力全面崛起的关口。

    “确保负压救护车产品质量并按时交付,就是为疫情防控工作作出积极贡献。”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的这句话,恰好能概括出中国车企与时间赛跑、抢制负压救护车的意义。

    一辆辆驶向抗疫一线的负压救护车,不仅承载着病人生的希望,承载着数万家庭乃至一个城市回归正常生活的期许;更凝聚着中国车企数十年来练就的技术功底,汇聚了无数中国汽车人在日常工作中积累的智慧。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许亚杰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02月20日 08 版

开往春天的救护车
东风日产第七代天籁用高品质诠释实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