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0年02月26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消灭“信息病毒” 近七成受访者期待建立辟谣系统

66.2%受访者坦言自己中过谣言的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山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02月26日   04 版)

    随着互联网和自媒体的发展,谣言的传播速度在加快。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各种谣言层出不穷,对社会秩序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2003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6.2%的受访者坦言自己中过谣言的招。73.5%的受访者认为谣言会扰乱社会秩序。69.0%的受访者建议建立辟谣系统,及时更新辟谣信息。

    受访者中,00后占4.2%,90后占28.9%,80后占46.9%,70后占15.3%,60后占4.1%。男性占44.1%,女性占55.9%。

    66.2%受访者坦言自己中过谣言的招

    27岁的柳雯(化名)在天津工作,这段时间,她看到了很多所谓预防新冠肺炎的办法,比如盐水漱口、喝酒、熏醋等,有不少后来都被确定为谣言,“有些谣言可以根据常识来判断,有的则需要掌握更多的信息才能辨别出来”。

    柳雯说,随着疫情的发展变化,最近一段时间,她注意到有一些关于疫情病例的谣言,“比如什么地方出现了聚集性病例,或者是自己生活的区域出现了病例等。不过,我通常都会以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调查中,66.2%的受访者坦言自己中过谣言的招。14.0%的受访者觉得自己辨别谣言的能力很强,63.2%的受访者觉得比较强,22.1%的受访者表示不太强,0.8%的受访者坦言完全没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斌艳说,当下,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量剧增,会不停地查看和搜集相关信息。由于对疫情的担忧和恐惧,人们也更容易相信谣言。此外,在全民传播时代,突发紧急事件极大地激起了普通民众和各类主体的信息交流和传播行为。“信息量巨大,发声主体多元,人们经常会感觉信息真假难辨”。

    69.0%受访者建议建立辟谣系统,及时更新辟谣信息

    “谣言像是一种‘信息病毒’,人们缺乏辨别的能力就可能中招。谣言还可能产生扩散效应,必须及时阻断。”家住北京的95后女孩田蕊说。

    关于谣言可能产生的影响,调查中,73.5%的受访者认为它会扰乱社会秩序,68.4%的受访者认为它会传播负面情绪,63.7%的受访者认为会加剧社会恐慌。

    “虽然说‘造谣张张嘴,辟谣跑断腿’,但如果辟谣信息不及时传播出去,只会增加谣言的危害。”田蕊觉得,及时辟谣、阻断谣言的传播很重要。

    减少谣言危害,69.0%的受访者建议建立辟谣系统,及时更新辟谣信息,66.8%的受访者建议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和辨别谣言的能力,65.1%的受访者建议及时发布权威消息,让真相跑过谣言,54.5%的受访者建议加大对造谣者的处罚,提高违法成本。

    “中国社会科学院舆情调查实验室在疫情期间进行了一项调查,得出结论,‘传统主流媒体是疫情期间信息传播和舆论的压舱石’。”杨斌艳认为,面对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快速及时、准确真实、科学权威地进行公众传播是媒体的第一要务,是应急状态下媒体需要承担的第一责任,传统主流媒体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这样的任务和使命。“疫情下民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量大大增加,需要有序的组织协调和持续专业的内容生产,传统主流媒体的优势突出”。

    普通人如何应对谣言?杨斌艳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辨别谣言的能力:第一,要注意信息来源,从权威科学的信息源获取信息,比如央媒、中央和地方政府权威发布等;第二,一些平台在“抗击肺炎”的主题下,专门设有“辟谣”的栏目,可以多参考;第三,要看清楚哪些是新闻媒体发布的新闻消息,哪些是网民包括各类专家、名人、大V、网红等的观点和言论,要区分“新闻”和“观点”。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山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02月26日 04 版

消灭“信息病毒” 近七成受访者期待建立辟谣系统
八成受访者每天浏览疫情信息1小时以上
居家防疫 仅三成受访者每晚11点之前休息
18-25岁人群自我防护做得最好
在家办公你效率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