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是一场特殊的“大考”。它残酷而真实地反映出社会方方面面的“知识”积累,也倒逼所有人拿出快速学习的能力去面对未知的“题目”。
在这场“考试”里,志愿服务展现出力量。无论是积累多年救援经验和协同网络的社会组织,还是医学专家、心理咨询师、医学生等有专业技能的个体,都将“专业技能”作为一种特殊的物资,“捐赠”到防控疫情的战斗中。
“多一分不为什么的坚持”
罗雯是嘉兴学院南湖学院2019级护理专业毕业生,今年春节期间正在家乡四川眉山准备考研复试。1月底,她接到了团眉山市委的志愿者招募电话。23岁生日那天,这位高高瘦瘦的姑娘生平第一次把自己装进了闷热的防护服。
罗雯站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眉山医院的车辆入口处,不管刮风下雨,严格对每一个进入医院的人进行预检分诊、测量体温、询问流行病学史,这是医院的第一道防线。春节假期,每天来医院的车辆数以千计,罗雯和医院的工作人员常常一站就是5个小时,一直询问,还不能喝水,因为上厕所会浪费防护服。
罗雯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再坐40分钟的公交车到医院上岗。她说:“让我捐钱捐物资不行,我又没什么财力,但是作为医学生,国家培养我这么多年,这个时候就该去尽一分力。”
医院门口的保安夸她有觉悟时,她想起之前一位老师说过的话,你需要“多一分不为什么的坚持”。
用专业能力进行志愿服务的大学生不止罗雯一个人。
成都体育学院英语专业大四学生钟珊因身患残疾腿脚不便,无法出门做志愿服务。2月初,依托成都翻译协会,钟珊找到了用武之地:每天从事疫情方面的涉外宣传、涉外医学资料、涉外人员对接等中英翻译、校对工作。
沈阳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大五学生方豪阳也在眉山医院普通门诊做预检分诊工作。由于之前人工排号有时会叫错顺序,患者情绪很大,方豪阳就自己设计了一款表格,帮助解决了问题。
据团眉山市委青年发展部部长李珂介绍,眉山市医学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是眉山防控一线的核心志愿者。令李珂感到惊讶的是,当时发出倡议是很急迫的。但是农历大年初五发布短信倡议并通过电话确认后,3天内就有575名医学生投身志愿服务队伍。
李珂说,这些志愿者有一定的专业素养,能在筛查病人、预检分诊中起到实实在在的帮助,“有些连续工作好多天,还有需要根据安排临时轮换岗位的,这些准00后、00后医学生志愿者都没有任何异议,也没有人抱怨工作累”。
另一种志愿服务形式
3月3日起,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援助平台24小时面向公众开放。事情是从1月27日该校心理学院发出的一封公开倡议书开始的。
倡议书发出后,该校心理学院教师、有咨询实务经验的硕博生以及毕业生,成为这支心理服务队伍的第一批主力。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博士生李丹阳当时身在老家河南信阳,看到这个消息后立马报了名。从1月31日平台正式运行起,李丹阳做过接线员,协助组织过督导,也帮忙统筹协调排班的工作。这个过程比外界想象得更专业、更复杂,并不仅仅是咨询师在线与来电者“聊天”。
段文婷是华中师大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教师,负责平台咨询师的资质审核、协调工作。随着加入的咨询师越来越多,热线招募的专业标准不断升级,要求咨询师不仅要有个体咨询的经验,还要有心理创伤及危机干预的经验。通过审核后,还要进行培训和督导。咨询师每20人为一组,并配备一名专门的注册督导师。
督导师,通俗地理解就是心理咨询师的“咨询师”。咨询师不是孤身战斗,当他们遇到难处理的危重个案,所有在线的经验丰富的督导师也会及时提供帮助。每天晚上,整个团队还会有一场保护来电者隐私前提下的“大督导”,研讨当天接线个案,及时调整工作。
段文婷介绍,全国有目前4000多位专业心理咨询师志愿者可供遴选。根据服务日程安排,目前已经有1000多名专业志愿者进入轮值状态,还有一大批后备咨询师随时准备提供志愿服务。
李丹阳见证了整个过程。“这是另一种志愿服务形式,无论是在什么岗位,无论平凡还是伟大,我们都在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以自己的方式贡献一分力量。”
专业志愿者组织的价值
在战“疫”志愿行动中,专业志愿力量体现了自己的价值。
2011年以来,壹基金本着属地救援的策略,在全国19个省份建立起社会组织协同救灾机制。1月22日,壹基金迅速启动响应机制,在筹备一线医护和执勤人员的防护物资、检测试剂盒、医疗设备以及社区防疫和公众在线问诊等方面持续发力,同时联合湖北省内各市县的公益组织,深入当地进行志愿服务。据统计,截至2月16日,壹基金联合救灾项目中,在湖北省内参与疫情防控的志愿者达1200人。而当外部力量难以进入当地时,这些熟悉本地情况、了解社区需求的在地志愿者成了志愿服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基金会长期协作的企业联合救灾和应急救援机制也发挥了效用。他们迅速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开展工作,将企业提供的纯净水、安心裤等物资,以及免费的物流运输服务,第一时间用在救援服务中。
中国蓝天救援队也出现在疫区一线。淄博市蓝天救援队副队长李华此次带队总计21人,前往武汉执行任务,其中一部分负责物资搬运,还有一部分负责消杀任务。参与过上百次救援任务的李华,曾于去年接受过核放生化危机应对培训,在这次志愿服务中起到了很大作用。
由于任务执行出色,他们曾被派往华南海鲜市场周边小区进行防控消杀。最近,他们与市场仅一街之隔。每个消杀队员要背着40多斤重的弥雾机、喷雾机和消毒水。对他们来说,这次的救援条件并不是最艰苦的,但是疫情摸不到、看不着,执行任务时就更要小心。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