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长,再不走,就没有班车了。”不久前的一天晚上,火神山医院感染一科一病区值班护士催促护士长赵孝英。
“47床患者很不稳定,我不能走。”让赵孝英放心不下的是一名50多岁的患者,病人靠呼吸机辅助通气,还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情况十分危险。
晚上8点多,患者血氧饱和度急剧下降。赵孝英和医生张晓华冲进“红区”,与值班护士一起调整呼吸机参数、吸痰、用药,经过40多分钟的紧张抢救,患者症状得到缓解。
赵孝英不放心,与医生继续守在“红区”观察病情。两个小时后,患者病情出现反复,她们再次投入战斗……
病区副主任李力说:“赵孝英是在‘红区’时间最长的人。”
一病区3位60多岁的患者都患有糖尿病,2月20日早晨,赵孝英给他们检查时发现,一名病人血糖明显升高。“血糖高了对代谢有影响,而且容易感染。”得知患者早饭吃的是稀饭馒头时,她马上联系医院保障部,要求配送糖尿病患者饮食。第二天,这3位患者都有了低糖食物。
在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火神山医院感染一科一病区护士长赵孝英看来,“走进病房,就是进入战场。呵护生命就是坚守初心,拯救生命就是践行使命。”
这位来自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的护理专家曾参加过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救援任务。地震发生后,赵孝英随抗震救灾医疗队第一时间挺进重灾区。面对数百名受伤群众急待手术,而所在医院手术室早已停用的现实,赵孝英带领护士搬器械、搞洗消、准备药品。余震不断,她们无所畏惧,仅用两个小时就恢复了手术室功能。
6年后,赵孝英又随中国军队援助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医疗队远征。面对感染性极强的埃博拉病毒,赵孝英除了在“红区”完成大量患者的常规护理,还要穿上多层防护服,越过医患1.5米距离的“红线”,近距离护理危重症患者。
一次,一名重症患者持续呕吐,她一遍又一遍处理呕吐物,一次又一次重新穿刺留置针。完成任务脱掉防护服,汗水早已浸透了她的军装。
新一轮国防和军队改革中,她依依不舍脱下了军装。但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军人的血性担当。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听说抽组医疗队驰援武汉的消息,赵孝英立即主动请战。
跟随医疗队进驻武汉金银潭医院后,担任病区护士长的赵孝英和队员们争分夺秒,仅用两天时间就完成病区的传染病房改造。接收患者的第一天,她带领队员们为45名患者监测体温、展开治疗、记录信息……
熟悉赵孝英的人都知道,她喝不惯牛奶,但每天在“红区”“黄区”高强度工作,经常没时间吃午饭,她就每天早餐后带上一盒牛奶,等到下午3点左右结束“红区”工作时,作为午餐补充能量。
2月初,医疗队转战火神山,赵孝英担任感染一科一病区护士长。
“这个位置太低了,不改造会积水”“这个门不能反锁,患者可以随意打开”……患者急待救治,火神山医院病房边建设边验收,赵孝英与工人交流的声音从早晨的清脆到下午的沙哑。护士蒋小娟说,“感觉护士长已经拼尽全力。”
2月10日,病区首次收治患者。原计划展开47张床位,一下子来了60名患者。赵孝英立即临时组织病区加床,1个小时就完成了所有患者的收治。
进入“红区”前,赵孝英总是一遍又一遍督促大家练操作、走流程。护理组不少战友没有烈性传染病护理经验,如何与患者交流、如何给患者喂饭扎针等细节她都会培训到。
“不要走得太快!”一天,赵孝英在“红区”看到护士陈兰去为患者抽血时走得很快,外层隔离衣飘了起来,这样容易把气溶胶带起来,增大感染风险,她当即叫停。
“战友就是可以托付生命的人。”赵孝英忘不了,援助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疫情时,有一次下了夜班,她突然感觉身体很疲惫,还出现腹泻、厌食等症状。“是不是感染了病毒?”她既紧张又害怕。与她一同执行任务的护士告诉她“防护上没有疏漏”,带队领导刘蕾安慰她“一定不会感染的”,一起战斗的队员给她拿来各种药物。
后来确诊没有感染病毒,但赵孝英还是特别感动,因为当时谁也不知道她有没有感染,战友们的不离不弃让她刻骨铭心。
在队员们眼里,赵孝英是严厉的护士长,也是知心的大姐姐。“骆燿在‘红区’要呕吐。”2月20日深夜1点多,赵孝英接到值班护士电话。“是不是护目镜太紧了,马上让她到清洁区调整休息……出现呕吐不要用手抠呕吐物,严格按照流程脱防护服……”赵孝英一边电话指导如何处置,一边穿上衣服准备去顶班。
赵孝英心疼大家,也赢得大家的关心。“护士长,有人找”“护士长,你来看看这个怎么弄”……护士们总是变着法把赵孝英从“红区”叫到“黄区”“绿区”,让她喘口气、歇一歇。
但赵孝英还是坚持每天都进入“红区”工作,她说,看着队员们救治患者,有什么问题及时指出来,这样心里才踏实,“出征武汉时,我们都约定好了,战‘疫’胜利时一个不能少,一个也不能倒!”
李大勇 张旭航 邹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