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0年04月13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甘肃天水:第一书记带领贫困户“闯关升级”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豪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04月13日   01 版)

    清明时节,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云山村细雨绵绵、云雾缭绕。在该村三达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草莓种植大棚里,90后致富带头人刘伟和几名工人正忙着采摘今年的第二茬草莓。

    这批新摘的草莓将运往深圳的农副产品基地和石家庄的一家水果捞店铺。“可以加大宣传,吸引更多顾客游园采摘。”云山村驻村帮扶队第一书记王勇为刘伟出谋划策。

    回乡创业至今,刘伟觉得,王勇就像一位“领路人”,不仅帮他找准了创业方向,还助他一路“闯关升级”。

    云山村平均海拔1600米,降水量多,气温较低。天水市不少村庄大面积种植的苹果和桃树生长得并不理想。这里人均耕地仅2.5亩,以小麦、洋芋、玉米种植为主,产业发展滞后,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50%。

    刘伟家兄妹3人考上大学,父母种地收入少,曾是村里的贫困户。直至2014年毕业,他入职天津一家公司,全家才得以摘帽脱贫,但日子过得也不宽裕。

    2017年,刘伟偶然听说市里来的帮扶队给村里制定了“三年脱贫规划”,想在当地发展生态种养殖项目,带动贫困户发展。他算了一下手头的资金,决定主动出击。

    “云山村的气候适合花椒、核桃的生长特性。”基于此前多次请教专家的经历,王勇很快帮刘伟确定了种植品类,并建议他通过“合作社+农户+入股分红+农户参与发展”的方式缓解资金压力,带领贫困户抱团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有了正确的发展思路,刘伟很快联系其他4名村民成立了秦安县三达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整合云山村10年树龄的核桃基地200亩,吸纳10名贫困户,每户以1万元产业扶持项目资金入股。

    王勇也一直关注、参与合作社的发展。针对产品种类单一、晾晒受天气影响大等问题,帮扶合作社创建核桃加工生产扶贫车间,引进脱皮、清洗、烘干一体化流水线,形成精选高山干核桃、煮熟五香干核桃、精选核桃仁、核桃油等系列产品。王勇还协助刘伟确定了产品定位、包装方式、销售渠道等。

    “一半销售量都是王书记帮我找来的,这让我觉得整个村子都是我的坚强后盾。”刘伟坦言,如果没有这些帮助,自己不可能有底气创业。

    现在,刘伟带头成立的合作社已经步入正轨。他还在村里创办占地20亩的生态园,新建3座有机蔬菜大棚和3座草莓种植大棚,林下养殖蛋鸡2000只,形成了集餐饮、观光、采摘于一体的产业发展格局,带动村里20户贫困户增收。

    与此同时,该村退伍青年马伟在驻村帮扶队支持指导下,发展起散养鸡项目,形成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品,带动贫困户10户,每月户均增收1000元。

    村容村貌也在王勇等人积极争取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努力下焕然一新,还有人开始养土鸡、建油坊、酿土醋、做豆腐,发展快速增收产业。刘伟告诉记者,最近,有不少人找他学习大棚种植技术,干事创业的精神头特别足。

    2018年,距云山村40公里外的秦安县西川镇小寨村也迎来了第一书记。和在天水市扶贫办任职的王勇不同,这个名叫李萌的80后书记是北京科技大学的选派干部。

    高校教师扶贫又有哪些不同?当年11月,李萌一到岗,就为小寨村这个西川镇唯一的深度贫困村定下一条“党建引领、产业铺路、教育先行、文化铸魂、制度护航”的工作思路。通过入户走访,积极向广大群众宣传法律法规、讲解扶贫相关政策,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心声与诉求。

    一年多时间,李萌从县扶贫办争取到100多万元资金,硬化了村内1.5万多平方米的小巷道;又多次协调沟通,在北京科技大学的资金支持下,为全村安装了近30盏路灯;并针对果品运输不畅等问题,争取项目新修建40公里产业路。同时,联系中冶集团武汉勘探院、苏州欧图欧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展果树采购和认购活动。此外,加强对村民的农业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培训,设立“小寨大讲堂”,邀请县里的电商专家为全体村民传授苹果、花椒的网上销售方法。

    李萌还充分利用高校在教育扶贫、科技扶贫的天然优势,开展高校教师与贫困村学生的结对帮扶活动,为全村20多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每人每年500元的资助,并连续资助这些学生直到大学。每年,她还会联系北科大师生在秦安县开展送教上门活动,把北京的优质师资带到贫困地区。而村里的部分教师、学生、致富带头人也在李萌的帮助下,前往北京参加相关培训,开拓眼界。

    2019年“六一”儿童节期间,小寨村五年级学生王天娇参加了李萌组织的“手拉手游学北京”活动,参观了天安门、中国科技馆以及在京著名高校,并与北科大附小的孩子结下友谊。王天娇曾因家境贫困,以为长大后只能外出打工谋生,但一回来,她就兴奋地告诉李萌,自己想去北京上大学。

    记者采访途中,和秦安县毗邻的清水县骤然降温。在该县松树镇时家村担任第一书记的国家能源局华东监管局稽查处四级调研员徐霆不得不套上一件厚外套。

    寒冷的气温,只是这个上海人在西北经受的考验之一。自去年5月驻村帮扶以来,44岁的徐霆克服生活上的种种困难,很快融入当地的生活,甚至学会了方言。

    时家村有208户955人,截至2019年,没有脱贫的还有27户122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徐霆认为,产业带动是从根子上解决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最有效的办法。

    徐霆积极拓展渠道,四处“化缘”。针对时家村地处山谷丘陵地区,风力资源丰富的优势,依托单位引进三峡新能源公司,在时家村的荒地上,前期投资了60兆瓦的风电场,“从项目实施到土地流转,再到电费收益,既可以带动贫困群众就业,也可以让贫困群众就地获得收益”。

    除此之外,徐霆还发挥“消费扶贫”的作用,把时家村的莜麦面销往上海等地,让村民第一次把温饱作物变成经济作物。2019年,他带领村民养鸡2000只,建设了900多平方米的养羊场,第一期引进育种绵羊150只,3个月繁殖了30多只羊羔。

    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让时家村全面脱贫。最近,徐霆在和青海一家粮食加工公司洽谈,准备在村里建扶贫车间,让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创造更高的收益。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豪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04月13日 01 版

如何高效推进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
绍兴8000岗位为湖北籍毕业生敞开大门
绥芬河战“疫”中的志愿力量
70年后,钟南山又戴上红领巾
甘肃天水:第一书记带领贫困户“闯关升级”
绿孔雀暂时逼停一级水电站
熟悉的武汉慢慢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