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0年04月14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我的新华书店情结

韩浩月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04月14日   11 版)

    20年前刚来北京的时候,我最爱去的地方之一是王府井书店。去王府井大街逛街的时候,大约有一半以上时间是泡在王府井书店的。在王府井书店,最爱去的楼层是四层,因为这层摆放的多是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类图书。

    早些年的时候每当出版了新书,都会找机会去王府井书店的书架上,查看一番是否有自己的书摆放在那里,找到了会很开心,找不到会有点失落,每当发现自己的书摆放的不起眼,还会抽出来一本,把有封面的那面摆出来——后来去的少了,这样“幼稚”的事情就没有再做过了。

    那时候沉迷于王府井书店,一个理由是这家店的营业面积太大了,1970年二次改建的时候营业面积有3600平方米,当时已算“亚洲最大的书城”,2000年的再次扩建,营业面积扩展到上万平方米,我对于“书的海洋”这个形容的想象,就是通过王府井书店落地的。

    当然,与王府井书店媲美的还有北京图书大厦,因为位置在西单,很多人习惯了叫它“西单图书大厦”或者干脆叫“西单书店”,对于北京图书大厦印象最深刻的是里面的人流,2000年前后去的时候,里面真可以用“人挤人”来形容,北京图书大厦比王府井多了一点点商业味道,逛大厦推车子买书,真有一种在超市采购的感觉。

    两家书店都是国有企业,但王府井书店属于新华书店系统,有“根正苗红”的感觉,这些年民营书店风生水起,媒体和读者的视线很多时候都被一家家个性十足的民营书店吸引去了,对新华书店的关注少了一些,但貌似新华书店对此也不太在意,颇有些“家大业大、稳扎稳打”的意思。

    我到全国各省省会时,除了要逛省博物馆,第二个文化去处便是省新华书店,看到博物馆和新华书店的招牌,心里总是有挺踏实的感觉,有时候时间有些赶,逛书店未免也是走马观花,但仿佛这是一个仪式,到了一个城市,拜访过它的新华书店,心里就会有一种满足感。每个人有不同的情结,假若有人说我有“新华书店情结”,我是不会否认的。

    我的“新华书店情结”来自县城生活,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新华书店是县城风景中为数不多的令人流连忘返的所在。我们县的新华书店位于县城中心最繁华的地带,向东是县委大礼堂,向北是县电影院,新华书店据守在十字架的西南角位置,4个鲜红的大字,用油漆刷得亮光闪闪,哪怕正在阴天看过去,也似有耀眼的光芒……每每路过它的时候,总是忍不住偷去行注目礼。

    喜欢新华书店,在于它洁净明亮,过去年代你知道的,小城的许多街道与建筑不怎么讲究,可以用“脏乱差”来形容,但我印象里的新华书店,玻璃门窗总是擦得干干净净,映照出读者的影子,显得那影子也是干干净净的。

    过去新华书店不像现在这样是完全开放式的,我们县那时的新华书店,用一排上面罩着玻璃的书柜围了一圈,圈里才是一排排整齐的书架,想要通过书柜进入里面的书架选书,是要经过营业员同意的,对于我们这些10多岁没什么购买力的半大孩子,营业员总是用警惕的眼神盯防着,不轻易放进去,生怕那一双双贪婪的手把书摸脏了。

    进书店最里面一次不容易,所以总是分外珍惜,在进去之前,已经数次在柜台外,把那些想翻、想买的书看了无数遍,早已记准了它们的位置,闭着眼睛也能找到它的存放地……等到兜里攒够了买一本书的钱,就可以勇敢闯关了,营业员想要拦截的时候,会理直气壮地说“我买《×××××》那本书”。听见你语气坚定,营业员就会放行,而以往,兜里没钱的时候,总是会灰溜溜走开的。

    新华书店和图书馆、电影院,一并成为我的文学启蒙地,翻书、买书、看书……乃至于梦想着有一天自己的书摆进书店,这成为许多写作者的成长动力。这些年网络购书成风、爱书人家家书满为患,去书店的次数少了很多,尤其是新华书店,去的更少了,想到这儿的时候,未免会有点内疚感产生,每当这种感觉浮上心头的时候,就会想起那8个字,“家大业大、稳扎稳打”,新华书店大概率会永远存在下去吧。

    城市里有无数个小书店是美的,但至少有一家新华书店,也是必需的。

    看过一组老照片,那些黑白影像里,读者在新华书店门口排队买书,在书架前或地板上姿势整齐划一读书的画面,很是让人感动,那会儿没手机,大家的注意力都在书里,由而产生了一种气氛、一种美。

    这种美与时代有关,与人的生存境况与精神追求有关,而新华书店作为一个载体,曾在漫长的时光里,无限承担起了人们向好向美的追求与愿望,这是它的功绩,值得被牢记。

韩浩月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04月14日 11 版

告别《平如美棠》作者饶平如:相思始觉海非深
我的新华书店情结
路内:自己写的人也得重新理解他
《江河旋律》:客从何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