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汽车产业链上至关重要的一环,中国汽车市场早已被视为“最大引擎”和“晴雨表”。从中央到地方政府,无不把汽车市场作为“后疫情时代”促销费、稳经济的主阵地。其中,“主场作战”的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往往最能感知到市场的冷暖变化。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数据显示,在疫情和市场下行压力的双重考验下,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基本保持稳定。同时,部分自主品牌表现强势,在此次市场大幅调整时借机强攻市场,展现出日益雄厚的实力和信心。更重要的是,在海外市场拓展和前沿技术研发上,中国品牌车企正尝试挑战曾经由他人垄断的领域。
“当前汽车产业的竞争是一场马拉松式的比赛,不仅‘起跑’要快,过程中更要匀速且持久。”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看来,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只有在技术、品牌等多方面不断深耕,才能真正走向世界,赢得全球消费者的喜爱和认可。
一方面,中国品牌车企加快“出海”速度,在全球多个地区设立工厂、销售渠道和研发基地;另一方面,在汽车“新四化”带来的技术革命浪潮中,他们攻坚克难,将自动驾驶、新能源等一大批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随着越来越多挂着中国品牌车标的新车行驶在全球各国的道路上,“中国品牌”的名片被再一次擦亮。
在世界舞台擦亮“中国品牌”这张名片
在汽车业闯荡了近20年,张烁曾被同事们贴上“工作狂”“全球通”等不少标签,但他最喜欢的称呼还是“出海人”。
作为长城汽车中南美洲营销部部长,张烁见证并参与了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在海外市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蜕变。
1998年,长城汽车首次实现整车出口,成为第一批走出国门的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张烁回忆说:“第一批出口的是我们在国内生产的皮卡,当时有外国商人主动过来寻找货源。长城汽车决定借此机会开辟国际市场,向全球汽车市场进军。”
然而,那时候中国汽车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出海难于上青天”是大多数车企的共识。仅以人才缺口为例,“语言文化不通”就成了摆在长城汽车面前的一大难题。
张烁告诉记者,一开始,公司为负责海外市场的团队腾出了几间办公室,又临时招聘其他行业的外贸人才。由于没有系统的海外市场售后服务体系,他们只好把售后服务全权委托给当地经销商。
“长城汽车国际部就这样诞生了。”他说,现在回过来想想,团队成立的过程很是匆忙,甚至有些仓促,但这也恰恰说明,中国汽车人“出海”的决心异常坚定。“作为中国汽车出海的‘试水者’,虽然面临着种种眼前的困难和未知的挑战,但我们知道,必须要咬着牙走下去。所有人都知道,‘走出去’是大势所趋。”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张烁和同事们开始收集海外市场信息,经过反复分析,决定系统化地开展国际贸易工作,并针对国际市场针对性地进行新车研发。
好在他们的工作并没有等待太久。此后,随着中国汽车产业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期,以长城汽车为代表的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实力愈发强大,在国际市场上也越来越有竞争力。
“2006年,长城汽车获得古巴政府5300辆皮卡采购订单,总金额超过了3亿元人民币,创造了当时中国车企单笔订单出口数量最大、金额最高的纪录。”直到现在,每次提起这份10多年前的成绩单,张烁还是会露出自信的笑容,“因为这笔大单,长城汽车的车型还被印在了古巴的外汇券上。”
率领外贸团队多年摸爬滚打下来,张烁发现,想要成功顺利地“出海”,单靠过硬的汽车品质仍然不够,“作为‘外来者’,中国品牌还需要在本土化战略、服务品质和品牌形象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提升。”
“例如,很多国家是右舵驾驶,因此驾驶习惯和国内有较大区别。长城汽车就需要专门生产此类车型。”张烁举例说,“又比如中东地区常年高温,因此出口到这些地区的车辆空调、线束等细节需要进行针对性改进。”
由于处于地壳活跃地带,智利地震灾害频发,近40年来,仅7.0级以上地震就发生了10多次。针对这一情况,长城汽车国际部多次捐赠车辆支持当地抗震救灾。正是靠着这种“走到哪里,就在哪里扎根”的精神,长城汽车一步步赢得了各国消费者的信任。
“当我们捐赠的新车运抵智利港口时,当地老百姓都在码头上热情地鼓掌欢迎。”在张烁看来,长城汽车每到一地,不仅仅是去做生意,更重要的是展示中国品牌“与人为善、和气生财”的文化,“只有与当地客户和消费者进行深度交流,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也才能获得真正的认可。”
关于品牌,曾有人生动地论述说:“人们可以不知道企业叫什么,但要知道其品牌是什么。”作为一种象征或记号,品牌从来不是某一款产品本身。因此,只有企业积极经营形象、增强社会影响力,才能促使品牌在海外市场可持续发展。
通过22年的努力,海外市场的经销商更加信任长城汽车,也有更多经销商开始主动升级店面、开拓市场。“现在,他们能发自内心地维护长城品牌,也会为成为中国品牌经销商而自豪。这不光因为我们的产品站得住脚,还因为我们的战略是长期的。”张烁笃定地说,现在长城汽车在海外市场已经进入品牌发展的良性循环。
截至目前,长城汽车已在俄罗斯、印度、泰国等国家和地区设立工厂,海外销售服务网点达到500余家,“走出去”的脚印已遍及亚洲、非洲、南美和中东欧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炎热潮湿的东南亚到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都可以看到长城汽车的身影。
“这些年来,虽然国际汽车市场形势有些波动,但我们坚信,中国品牌汽车可以走向世界。”张烁告诉记者,公司每一位员工都十分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市场成果,“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哪国雇员,我们都将始终代表并维护‘中国品牌’这张名片。”
他说,自己一直有个梦想,那就是在世界舞台擦亮“中国品牌”这张名片,“让中国品牌汽车站在世界舞台中央”。
“将核心技术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有人说,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衡量一家车企是否能“活下来”只有两个标准:能否在短期内推出量产车型;有没有掌握核心技术。
“虽然中国汽车的产销体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在一些核心技术上仍有差距。”谈及中国汽车品牌未来发展的趋势时,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薛旭直言,“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未来汽车品牌的竞争将是技术的竞争,掌握核心技术的中国汽车品牌才能在世界舞台上走得更远。”
将时间“闪回”到5年前,刚刚成立的蔚来汽车就面临着这样的考验。
“那时候,‘三智’(自动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技术大多都掌握在国际知名的零部件供应商和大型互联网企业手中,蔚来可谓是‘白手起家’。”回忆起当时的情形,蔚来汽车无人驾驶中国高级总监章健勇仍然历历在目。
国内绝大多数车企选择使用由零部件供应商提供的“三智”解决方案,这样不仅能节省研发成本,还能大大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但蔚来并没有成为其中之一。章健勇回忆说,最后公司决定“两条腿走路”,一边与国际零部件供应商积极沟通,一边自己搭建无人驾驶开发团队。
为了能“走出一条属于中国品牌”的道路,章健勇和同事们一面招募人才,一面抓紧进行各类试验。“我们曾经担心,蔚来‘初创公司’的身份会影响到人才的招募,但这种担忧很快就被打消了。” 章健勇笑着说,“很多在合资公司和知名互联网企业工作多年的资深工程师都愿意加入我们。”
他回忆,有工程师对他说,“能够为中国企业、中国品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是职业生涯中一件挺酷的事儿。”
团队招募完毕后,章健勇和同事们改装了一辆原型车,开始没日没夜地写代码、上路测试。2016年4月,经过不知道多少次这样的重复后,这台原型车实现了“自适应巡航”和“车道保持”。
2017年初,无人驾驶团队搭建和测试取得了初步成功,但蔚来却面临着一个关乎企业存亡的重大抉择——是否完全结束对零部件供应商的技术依赖,全身心地投入到自主研发中去。
对此,公司内部发生了极其激烈的讨论。反对者认为,自己搞正向研发,产品功能能不能按时上线都难以确定,很可能是个“无底洞”。
但包括章健勇在内的另一部分人认为,从长远看,要做智能新能源汽车,不掌握“三智”技术,就永远没有超越别人的可能,反而还可能受制于人。
最终蔚来决定破釜沉舟,独立自主地进行“三智”正向研发。
随后的日子里,蔚来无人驾驶团队在中、美两国的成员们接力合作,加班加点地进行技术研发和试验。与此同时,无人驾驶测试部门的所有人分散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昆明等十余座城市进行测试。
经过3年多日夜兼程的努力,他们完成了100多万公里的道路测试。一套“最适合中国道路”的无人驾驶系统终于被推出。
去年6月10日,当蔚来开始陆续向用户推送NIO Pilot自动辅助驾驶系统的7项新功能时,章健勇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句,“历时3年多,终于交作业了。”
“目前蔚来已经能够自主研发‘三电’(电池、电机、电控)和‘三智’,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后,我们发展的信心和底气更足了。今年下半年,我们要推出导航辅助驾驶功能,并逐渐向L4级无人驾驶迭代。”章健勇的语气中充满了干劲。
事实上,对于任何一家想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有所作为的中国自主品牌车企而言,“三电”和“三智”技术都是发力的重点。谁掌握了这些技术,谁就将在未来汽车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获得先机。
“对于汽车产业而言,没有创新就没有明天,没有技术就没有未来。坚定不移地进行产业技术革命,也是当下中国汽车产业必须要坚持的事情。”付于武表示,从“国际化”和“技术革命”两条路突围,将让中国汽车产业和自主汽车品牌的未来更加平顺,迎来全新的发展时代。
家电、智能手机等行业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表明,掌握核心技术绝非易事。它不仅需要企业有一往无前的魄力和决心,更需要亿万名工程师在技术研发岗位上苦苦钻研,以及一个国家在基础科学、创新教育等领域数十年的耕耘。
自从5月10日被设立为“中国品牌日”后,“促进中国产品与各国产品标准接轨,建立国际化、标准化的品牌”的观点深入人心,品牌也被视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市场挑战,车企更应擦亮中国品牌这块金字招牌,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环节做到精益求精,让品牌赢得更多消费者的口碑,加快在中国乃至全球汽车市场的复苏脚步。
(本版照片均为资料图片)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真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