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做知青时,住的窑洞里有一个很大的箱子,里面放了很多书,他把学习、实践、观察和思考都紧密结合在了一起。”去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村参观后,西安交通大学启德书院学生陈佳欢的心中激起了波澜,她牢牢记住了习近平总书记用知识武装自己改变命运。
2017年5月,西安交大在革命圣地延安建立红色实践教育基地,开展“走青年知识分子成长的正确道路”主题教育活动。3年来,得益于这项活动,陈佳欢等2000余名学生党支部书记、少数民族学生骨干、博士生走进延安、梁家河,学习党的革命史、建设史、改革史,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活”教科书成为新时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拔节育穗期”的铸魂之基。
“依托陕西红色资源,将学习实践由校内向校外延伸,采用现场式、研讨式、体验式等多种教学模式,引导新时期青年知识分子树立远大抱负、坚定理想信念,是开展这一主题教育活动的初衷。”西安交大党委书记张迈曾表示。
庄严的宝塔山下,学员们重温入党誓词,坚定心中崇高的革命理想信念;在“为人民服务”讲话纪念广场,现场聆听张思德的事迹和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感受“小人物”的“大情怀”;在杨家岭的夜色中,围绕“延安精神”和“西迁精神”展开热烈讨论;在梁家河,系统研究习总书记治国理政新思想,研究梁家河的“大学问”……
“‘闭环’工作体系是这一主题教育活动的构建特点。“据西安交大党委常委、宣传部长成进介绍,从理论学习、实践参观到交流研讨,这样的“闭环”体系逐步加深参训学生的学思践悟、知行合一。
不仅如此,学校还将主题教育纳入博士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新生均须在实践、实景、实事中体会新时代知识青年应有的责任和担当。“当我举起右拳,在巍巍宝塔山上重温入党誓词,我自豪于自己是如此伟大崇高组织中的一员。”该校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迟凯文说,“建设国家的接力棒交到了青年党员手中,只有勤于学习、善于观察、精于思考、勇于实践,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不负重托。”
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吴佳2018年4月参加了“走青年知识分子成长的正确道路”主题教育活动。此后,作为校博士宣讲团成员,他在“爱国奋斗”学习中讲述“西迁精神”,在疫情防控期间宣讲“当代中国应急管理的演进与问题”。他说:“正是在延安的学习经历,让我坚信:公共管理的研究和实践,必须要真切回应真实世界,必须知行合一,必须永远坚持服务社会。”
“主题教育活动中,我们号召青年学生走向基层、走向实践,既要读透‘有字之书’,掌握专业知识、丰富知识储备,又要体悟‘无字之书’,运用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悟得真知,奔赴服务人民第一线、投身祖国科研攻关第一线,到基层中锻炼才干、增长智慧、淬炼品格。”西安交大党委副书记宫辉说。
在参观知青旧居时,能动学院博士生雷凡意外遇到了当年曾与习总书记一起打铁的老乡,老乡聊起了当年的一些事。虽然不太听得懂陕北话,但雷凡非常兴奋,他真切感受到“总书记的故事就在身边”,“看到当年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总书记还能以苦为乐,开动脑筋,将知青窑洞科学地改造为裁缝铺、磨坊,这样乐观主义精神和长期奋斗的干劲,我们当代青年尤当学习和践行”。
彭康书院维吾尔族学生托合提·艾海提则在学习心得中写道:“作为少数民族学生,在党中央和国家的资助扶持下,我得到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来上大学。用科学知识和理性思维武装头脑,为故乡和国家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2020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莅校视察,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勉励交大师生在新时代历史进程中创造杰出贡献,为中华民族作出卓越贡献。”张迈曾表示,西安交大青年师生将汲取并播洒榜样的力量,自觉成为“延安精神”、“西迁精神”的传承者、践行者,深学实悟,真抓实干,用实际行动践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母校发展、国家富强创造生生不息的磅礴动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