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发源于商周时期的玺印,代表着政治权力、商业凭信、私人征信,在中国古代一直是重要的信物。孔子以“信”为君子立身之本,独孤信的改名,也正是宇文泰“以其信著遐迩,故赐名为‘信’”。独孤信没能看到三位女儿的夫家相继成为帝室,当初的“风度弘雅”“奇谋大略”俱往矣,一枚“有殊于众”的玺印,是他留给后世最好的信物。
----------------
清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风流才子纳兰性德的第一本词集《侧帽集》问世。这位曾写下“一生一代一双人”“十年踪迹十年心”这般词句的纳兰公子,想必也是自负孤傲之人,为何会将自己的首部词集冠以“侧帽”之名呢?
故事还得从一千多年前这枚多面体印的主人说起。
这枚印的主人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美男子独孤信。关于他的容貌屡见史端,《周书》《北史》中均提到 “信美容仪,善骑射”“信既少年,好自修饰,服章有殊于众,军中号为独孤郎”“信风度弘雅,有奇谋大略”……史家们似乎觉得这些华美的辞藻在他的容貌面前都显得黯然失色,于是还在正史中不惜笔墨地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周书·独孤信传》)
时至今日,我们已然无法一睹独孤郎的英姿,但是这段“侧帽风流”的故事给我们留下无尽遐想:究竟是怎样的美才可以如此惊艳,以至于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就能引领风尚、被竞相效仿?以至于五百多年后晏几道的心情还不能平复,不由得吟诵出“侧帽风前花满路”的词句。
仿佛是有轮回,又是五百多年后,向来服膺晏几道的纳兰公子读过此句后,竟也和出了“倚柳题笺,当花侧帽,赏心应比驱驰好”之句。彼时纳兰公子的心情无疑是激动的,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那个和他一样出身显贵、才华横溢、亦善射猎的独孤郎,仿佛就是他自己。
从独孤信到晏几道再到纳兰性德,看似是一场“侧帽风流”的意外,实则是翩翩公子间跨越千年的惺惺相惜。所不同的是,独孤信的才华没有留诸词句,而是通过这件独特的印章展示了他“能者多劳”的一面。
这是一款纵横各呈八棱的多面体组印,集多印于一印,由26个大小不一的正方形和三角形组成,其中正方形印面18个,三角形印面8个,印面边长均为2厘米。其中14个正方形印面上刻着规范的楷书阴文。这十四面印文,按其性质,大致可分为三类,即公文用印、上书用印及日常信简用印。
十四面印文内容不同,各有其用途,多面的印文彰显了主人不同寻常的人生。我们不难想象:对于才华出众的独孤信来讲,他身兼数职,定然面临多重事务,于是那个从年轻时就“好自修饰,服章有殊于众”的独孤信,就将不同场合使用的印文集合在一起,制作组印,省去拣选之劳。不得不说这是一件天才般的创造。。
结合印文和独孤信的生平来看,独孤信于西魏大统十六年出讨东魏还朝后迁尚书令,后拜大司马,而印文中已有“大司马印”,则此印制作时间最早不超过大统十六年,即公元550年。制作此印时,独孤信已经身为威势显赫的“八柱国”之一,长女、四女也分别已与同为八柱国的宇文泰家族、李虎家族联姻,独孤之盛,自古未有。
遗憾的是,独孤信制作这枚组印之后,并没有使用多久。公元556年,独孤信终于为自己最钟爱的14岁小女儿独孤伽罗选好了归宿——隋国公杨忠之子杨坚,想必出嫁那天长安城内一定热闹非凡。然而,独孤伽罗的出阁之喜还未持续到来年开春,名望素重的独孤信被迫卷入宫廷斗争,次年三月被“御赐毒酒,逼令自尽于家”,时年55岁。
出身显贵、风华绝代、文韬武略、儿女富贵……独孤信的人生集这一切完美于一身,满足了个体对美好命运的所有憧憬,正如他的本名“独孤如愿”一样,“人生如此,夫复何求”。然而,命运最是无常,他近乎完美的一生却以“逼令自尽于家”的方式画上句号,不禁令人扼腕。
谁家少年,鲜衣怒马,侧帽风流?当年那个纵马驰骋、引领风尚的独孤郎早已难觅风华,唯有这精美的印章留存至今,似乎在诉说着主人不平凡的人生。
(作者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生)
魏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