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下午,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迎来了今年全国两会首场“委员通道”。与往年不同的是,记者们通过屏幕与全国政协委员隔空问答,接受采访的委员减少到6位。
一问一答之间,从医疗、就业、脱贫、科技再到新基建,委员们回应的问题,紧扣疫情之下的民生关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辰从武汉抗疫一线归来,他深感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中国文化在应对这次重大疫情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医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高尚的职业精神在抗疫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作为医生,王辰指出,大疫之后,要痛定思痛,思考如何能够完善我国的公共卫生体制。这是一个系统性问题。
王辰认为首先要加强医学教育,“要建立真正能吸引优秀人才从医的机制,要通过良好的教育体制培养人才”。他呼吁构建引领统筹整个国家医学研究大格局的国家级医学研究机构,设立国家级医学、健康、科学基金。同时要注重“医防结合”。过去,“医”和“防”是两条线,今后应促进医防融合,更加有力地应对重大挑战。
疫情初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王阶感到,很多病人对中医药的药效心存疑虑。现在他用数据说话:截至3月30日,武汉金银潭医院南区收治的158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中140人治愈出院,其中88人是纯中医治疗,疗效显著。
“我们也在反思中医药的创新。我们相信,中医药只要能够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会在临床救治中发挥作用,发扬光大。”王阶说,专家们根据一线抗疫的经验,以及调研情况写成的中医抗疫方案,成为中国抗疫的学术亮点。
全国政协委员、佳都科技集团董事长刘伟深感提升新基建、新技术的紧迫性,并以此增强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
疫情期间,刘伟看到人工智能在基层防疫过程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广州中心有一个城中村社区,小区居民有7万人,一个网格单元有两万多名居民,但整个小区网格管理员只有7个人。在疫情高发期,当地政府在这个社区建立了智慧社区防护平台,用AI大数据对小区的人员进行精准管理,使小区的管理人力减少一半,“这个超大社区从疫情发展到现在没有一例确诊,人工智能使得社区防控更加精准”。
刘伟认为,过去通过强大的筑路造桥的大型基建能力推动了中国经济快速成长,信息时代以人工智能、5G为代表的新基建将推动我国在高新技术领域的飞越和超越。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透露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北斗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已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今年6月将择机发射。届时,北斗全球星座的部署将圆满完成。
中国北斗系统已在交通运输、减灾救灾等各行各业得到广泛运用,也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国入网的智能手机里,已经有70%以上提供了北斗服务。
疫情之下,保就业和脱贫是今年的两场硬仗。对于今年874万高校毕业生,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大党委书记杨振斌送出一句寄语:“疫情终将过去,山花终将烂漫。”
受疫情影响,高校就业工作压力增大。杨振斌说,国家和社会各界都在努力,大学生参军入伍、公务员招聘、研究生招生等都有较大幅度扩张,教育部组织48所高校对口支援湖北省高校的就业工作,“这些都给我们提振了信心”。
他向用人单位呼吁,要利用这个时间点“逆周期而行”,提前进行人才储备,有针对性地投放一些招聘计划,提前做一些储备,让企业以后的发展有更好的人才基础。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之年,全国政协常委、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主任达久木甲说,5年来,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当地有151名干部负伤,有23名干部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3万名优秀干部下沉到农村基层一线,扶贫工作取得实效,“打赢脱贫攻坚战,说到底靠的是广大干部群众实干、巧干、齐心干”。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宁迪 孙庆玲 马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