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仔细数了一下,在政府工作报告发布的整个过程中,代表们自发的掌声超过了35次。”回忆起5月22日上午人民大会堂内的场景,全国人大代表、神龙汽车公司员工杨祉刚的语气仍然有些激动。
他告诉记者,当自己听到“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的内容时,心里既鼓舞又兴奋。杨祉刚代表说:“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作为一名在一线工作了近20年的技术工人,杨祉刚代表日常最常提到和关心的两个词莫过于“技术”和“手艺”了,因此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杨祉刚代表精心准备了两份议案,其中一份与一线技术工人息息相关。“畅通技术工人成长发展通道”是他今年关注的核心话题。
“我进入神龙公司是在2003年,那个时候中国汽车产业刚刚提速发展,‘技术工人’的概念也随之出现并逐步得到企业重视。”杨祉刚代表回忆说,“如今,包括汽车在内的制造业竞争越发激烈,技术要求也不断提高,时代又赋予了技术工人新的内涵和使命。”
过去一年,杨祉刚代表走访了湖北省内的多家制造企业,与一线技术工人进行深度的交流。他发现,随着85后、90后年轻人逐步走上工作岗位,企业对于技术工人的培养,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当今一线的年轻工人头脑更加灵活,思维也更加发散,发展的潜力更大。但与此同时,他们对于学技术的热情程度和钻研程度没有老一辈技术工人那么深,而且越来越注重职业成就感和获得感。” 杨祉刚代表直言道。
针对这种情况,杨祉刚代表建议改革企业人事管理和工人劳动管理相区分的双轨管理体制,拓宽产业工人发展空间,把产业工人中的技能型人才和专业技术型人才、管理型人才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人才引进、公共服务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与此同时,杨祉刚代表还建议完善技术工人技能评价制度,打破“唯身份,唯出身”的倾向,不把身份、论文等作为技能人才等级评定的限制性条件,而是关注技术工人执行操作规程、解决生产难题、完成工作任务和参与技术改造革新的能力。
“除了关注薪酬和待遇,85后及90后技术工人也渴望得到企业的认可、领导的赞赏、同事的尊重。”杨祉刚代表说,“要逐步形成技能人才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得实惠、社会上有地位、创新上有平台、发展上受重用的良好风气。”
杨祉刚代表还强调了“校企合作培养技术工人”的重要性,在他看来,学校培养人的理论知识,企业磨炼人的实操水平,理论知识决定了技术工人的上限,实操水平决定了技术工人的下限。
因此他建议,学校和企业加强沟通交流,搭建劳动竞赛、职工技术创新、班组长培训和技师家园等四大平台,形成“技能培养、技能鉴定、岗位使用、竞赛选拔、表彰奖励、技能进阶”的高技能人才培养闭环体系,不断拓展技术工人成长发展的载体与平台。
事实上,在神龙公司内部,早已经形成了技术工人“比、学、赶、超”的良好模式和风气。目前,神龙汽车公司成立了7个劳模创新工作室,让一线技术工匠与年轻员工零距离接触,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培养。
据介绍,单单是杨祉刚代表所在的杨祉刚劳模创新工作室,就在过去一年内培训了289人次,培训时长达2092学时,并参与技术攻关40项,为企业节约经济效益超过344万元。
“目前,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对技术工人的培养内容也在与时俱进地发生改变。”杨祉刚代表告诉记者,最近两年,神龙公司设立了包括汽车钣金、气体保护焊在内的多项新技术培训和比赛,随着新内容的出现,技术工人的潜力和天赋被不断地激发出来。
“目前全国的劳动就业人员有7.7亿人,技能劳动者仅占全国就业人员总数的21.26%。”杨祉刚代表介绍说,“制造业流传着‘品质就是生命’这句话,但是如果向前追溯,决定品质好坏的正是技术工人的数量和水平。因此,技术工人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和灵魂所在,大力培养技术工人是刻不容缓的时代所需。”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真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