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0年06月11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共青团界别全国政协委员关注青年思想价值引领

“云思政”短板如何补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金卓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06月11日   05 版)

    扫一扫 看视频

    由唐忠宝主讲的国内首款思政类脱口秀节目“宝哥说”,受到很多青年的认可。受访者供图

    唐忠宝在讲授思政课。受访者供图

    相信对大多数青年来说,“思政”二字意味着枯燥乏味,老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即使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从课堂走上“云端”的思政课,依旧难以敲开部分青年的心门。

    在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唐忠宝看来,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不是青年缺乏信仰,而是传统的内容生产无法满足新媒体时代青年的需求,思政产品千篇一律,优质的内容万里挑一。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青年交流中心党委书记王义军向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提交了《关于推动各大新媒体平台提升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效性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王义军表示,目前,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网上宣传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短板,亟待解决。

    正确的“打开方式”,让青年从拒绝到接受

    把思政课上成“脱口秀”,是唐忠宝的绝活儿。他的思政课几乎场场爆满,“一票难求”,没人玩手机,也没人睡觉。同学们都称他为“宝哥”“颠覆思政课堂的男人”。

    谈及自己的小窍门,唐忠宝说,想要让青年接受,就要先去了解和研究他们喜欢的东西。“投其所好”并不是为了迎合,而是为了融入。而融入,正是让青年从拒绝到接受的第一步。

    为了走进学生们的内心,原本对新媒体产品不太“感冒”的唐忠宝,一头扎进了网络的新世界里。微博、抖音、哔哩哔哩、知乎等平台,都是他日常“充电”的地方。

    “我会跟同学们‘互粉’,发现他们喜欢的产品形式和关注的社会话题,并把这些话题带到课堂上,找到与他们的共同语言。”他说。

    点开唐忠宝的思政课视频,记者发现,在他的课堂上,不仅有马克思,还有魏璎珞;不仅有柏拉图的超感性世界,还有冯绍峰和赵丽颖的“官宣”。青年网友们反响热烈,互动频繁,纷纷表示:“宝哥很赞!”“看了几遍就是看不够”“希望可以让更多人看到”……

    “其实这些视频都经过了学生们的二次加工。”唐忠宝告诉记者,“我平时讲课语速比较快,很多老师建议我慢一点。但是我发现我上课的视频被学生上传到网上反而还加了1.5倍速。他们觉得这样才好玩、过瘾。”

    这引发了唐忠宝的思考,“有的人并不是缺乏信仰,他们其实有学习的需求,只是我们没有找到一个他们喜欢的‘打开方式’。”他总结,青年关注的无非是趣味和品味,“也就是既有用,又好玩”。

    “经常有学生跟我说,他们在‘抖音’里最能感受到相对论——一个下午过得像20分钟。可见,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理论学习变得好玩。”唐忠宝说。

    唐忠宝向记者分享了一则案例,曾经一首名为《马克思是个90后》的原创歌曲火爆“朋友圈”,歌曲将马克思的故事创作成“Rap”,这让他印象深刻。

    “抛开内容的思想性不谈,这样的形式创新确实更受青年欢迎。”唐忠宝说,“它能够让大家愿意去进一步了解和学习。”

    “学习大军”微信公众号发起人阙庆安也有同样的感受,他告诉记者,“学习大军”更注重用轻松、活跃的文风,去解读总书记的讲话和思想。“讲理论要接地气,这样,青年群体更容易接受”。

    在“学习大军”微信公众号中,不仅有时政评论文章,还有对理论思想的“有声品读”栏目,团队还会将总书记的讲话创作成诗词和书法作品。

    “大家有时不愿意看那么一大篇文章,尤其是青年群体。”阙庆安说,“通过这种方式,可能只看几句话,就基本了解了总书记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网络本就是一种休闲方式,一些青年在手机上的诉求就是消遣。如果我们的新媒体产品依旧是在说教,最后会适得其反。”唐忠宝说。

    他向记者回忆,有一次主题讲座前,他发现学生们看到讲座题目《抗日战争的历史与日本文化的反思》后兴致不高,有学生提议将题目改为《那年樱花败 无常的日本与纠结的我们》,结果收效显著。

    “这只是我们在创新形式上的一次尝试,其实我们大家都更喜欢一些娱乐性的‘快餐产品’,但如果‘大餐’吃起来不那么艰涩,又兼具营养,也许可以更有效地吸引青年。”唐忠宝说。

    优质的原创内容,让青年从接受到认同

    有兴趣只是学习的第一步,想让学习更有效,离不开优质的原创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那么在网络世界中,办好“云思政”的关键,就在于高水平的创作人才。

    《建议》指出,出于对经济效益等的考量,很多平台没有对相关内容的创作人才给予足够关注,只能机械转载有关内容,导致缺少高水平的创作力量。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18年的调查显示,有40.9%的青年认为因传播主体的理论素养不高,使得在传播方式的选择上还是多以灌输式单向传导为主。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张智表示,“总书记说:‘要让有信仰的人来讲信仰’,新媒体理论宣传队伍自身要认同、有热情、肯琢磨,否则谈创新很难,要么是没有灵魂的形式创新,要么是理论的低水平传播”。

    阙庆安最大的感受是,很多新媒体创作人员都是兼职在做,抱着应付任务的心态,没有全身心投入。

    他介绍,“学习大军”团队的创作人员在入职之初,都有几本必读书:《摆脱贫困》《之江新语》《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读懂读透以后,不管创作什么产品,他们都不会偏离总书记的思想脉络。”阙庆安说,“现在急需一批真正沉下心来,研究理论思想传播的专职人才。”

    本报曾经报道过一位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教授许兴亚,对于如何讲好思政课,他认为,老师自己不仅要“自信”,而且要精通马克思主义。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如果理论讲的是一套,而我们自己做的是另一套,即便我们课教得再好,也会事倍功半”。

    在河南大学,年过七旬的许兴亚老师如同匠人。学生3万字的论文,他最多一篇批注了2.7万字;他鼓励学生讲实话,耐心解答疑问;讲课从来不低头看书,案例和故事信手拈来……

    相比于简单的信息传递,许兴亚的身体力行,更让学生“服气”,让知识和理论变成一种无声的传承,跨越了老师与学生间的鸿沟。

    在他的学生们看来,“他有一种穿透力,言语中透露出一股正气。”“与很多老师不一样,许老师是真的信仰马克思主义。”“他作为老师一丝不苟,这种力量无形之中传导到学生心里,让学生规约起自己的行为。”

    从许兴亚的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思政不同于知识教育,更是认同教育。身边可触碰的人事物,往往比不可具象的理论带给人的思考和触动更深。因而对思政内容生产者来说,仅仅具有高水平的理论素养还远远不够,更要让理论从书本中走到青年身边,让他们看得见、摸得着。

    在唐忠宝看来,要想把理论讲活讲透,就要与青年群体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不是“心灵鸡汤”,不是空口谈谈而已,它一定要解决现实问题,满足现实需求。如果想让青年对马克思主义减少误解,发自内心地去认同和相信,就不能回避问题,让大家感受到理论观点可以在身边的案例中得到回应。

    唐忠宝坦言,很多时候青年排斥理论学习,是因为他们觉得这些理论离自己非常远,很难直接与日常生活挂钩,这就需要对理论的二次转化。

    “比如,我问学生怎么理解乡村振兴,他们就只知道背一些书本上的条条框框。但通过引导,他们发现以前的家乡是没有马路的、没有互联网的,让他们切实看到自己生活的改变,和中国乡村这些年的发展变化,就能很直观地理解总书记的一些论述。”唐忠宝说,“对这些实际问题和他们关注的社会话题的解读,可以帮助青年慢慢认同一些理论思想层面的东西。”

    阙庆安也认为,目前新媒体平台上的理论思想宣传,没有融入到青年群体的生活状态中去。

    “让青年在实例中感受,比说教要好。”阙庆安说,“比如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那么多医务工作者、志愿者、干部群众冲上一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讲得再好,还不如说这件事处理得好,大家都感同身受,最有说服力。”

    “云思政”也需要“放管服”

    针对目前新媒体理论宣传现状,《建议》还指出,新媒体平台普遍采用个性化推荐及信息定制等方式,将用户感兴趣的内容聚合起来推送,导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媒体平台上的用户到达率低。

    对此,王义军表示,“新媒体平台经营者在技术上拥有对数据信息分发的控制权,应建立机制化、常态化、科学化的考核管理办法,完善针对互联网企业的‘算法’监管机制,促进新媒体平台在学习宣传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张智认为,大数据和算法,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意识形态风险,特别是对主流意识形态有消解和孤立的作用。

    “通过‘算法’推送个人感兴趣的信息容易产生‘信息茧房’现象,同质化的信息会反复对受众进行轰炸,桎梏了信息的自由流动和传递,因此今天的网络从表象上看,似乎让青年能够获取更多信息,但实际上却有让青年成为‘信息孤岛’的风险。”张智说。

    在唐忠宝看来,大数据是一把双刃剑,对“云思政”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新媒体产品也应该聚焦不同受众青年的需求,更好地利用大数据和算法的优势和便利。”

    全国政协共青团、青联界别第三调研组“马克思主义在青年学生中传播的现状、问题与对策”调研报告显示,马克思主义在青年学生中的传播效果,存在着从“双一流”高校到一般高校、再到高职院校和民办高校逐渐衰减的现象,青年学生分层分化严重。

    唐忠宝在观察中发现,不同专业、不同生源地以及不同职业的青年群体,所关注的话题和需要的信息有很大的差别。

    “一般来说,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学生更关注理论思想本身,而欠发达地区学生更偏向关注形式。”

    张智也曾接触过一些来自偏远地区的农村青年,“他们非常想学新思想新理论,但是不知道去哪里学,目前的产品内容不对他们的‘胃口’,工作中也缺乏对这些细分群体针对性的培训和教育。”

    针对这一现象,唐忠宝建议,“云思政”也要向一些新媒体平台取经,探索如何通过充分利用大数据的分析能力,来帮助新媒体产品实现精准输出,帮助不同青年群体更有效地学习。

    在对新媒体平台的监管层面,《建议》指出,目前,内容审查上存在简单一刀切情况,信息审核时只要发现敏感词汇,不看具体内容、不看发布主体,直接屏蔽、删除甚至封禁账号等现象时有发生。

    唐忠宝表示,过度严管或放宽都会出现问题,但只要划清底线,适当放开还是有必要的。有时审核过严,青年群体反而会产生困惑,影响学习效果。

    王义军提出,应进一步改进监管方式,尽快出台规章制度或行业指导意见,同时建立宣传主体“白名单”数据库。

    自2014年创办“学习大军”微信公众号以来,阙庆安最大的心愿是,能够带动全社会的学习热潮,涌现出更多的“学习大军”。

    “‘学习大军’不能孤单,希望民间的自媒体能够得到国家更多的鼓励和支持。”阙庆安说,“大家对民间自发的力量,往往有天然的亲近感。如果能够多培养一些,效果会更好。”

    张智也认为,需要鼓励更多的民间力量和社会群体加入到网络理论宣传工作中。现在年轻人的“圈层化”现象,让不同兴趣爱好的青年汇聚到不同的平台上,这些平台对青年群体有着强大的感召力和引领力。

    “我们要积极适应、把握和引领‘圈层化’,实现个体兴趣的放大化,将自己的圈层与社会相连,积极构建能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契合的平台。”张智说。

    在唐忠宝看来,目前对青年群体的网络宣传教育,尚任重道远。

    他坦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其完整的理论体系,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例,很难在3-5分钟讲透。“在新媒体平台上,大家普遍喜欢碎片化的微文化,会导致大家误以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这5分钟的内容,造成浅显化、片面化的理解”。

    下一步,在新媒体平台推动学习的同时,引入专家库的支撑,是唐忠宝的工作目标。他说,这项事业,还需要更多思政工作者的不断探索和实践。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金卓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06月11日 05 版

“云思政”短板如何补
宁波大学:美育+思政探索春风化雨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