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0年06月11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案例

宁波大学:美育+思政探索春风化雨新路

张真柱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06月11日   05 版)

    “复学,就可以回校欣赏红剧啦”“迫不及待想看看我们自己的美术展了”“还有咱合唱团的动人旋律呢”……近日,宁波大学春季学期复学,宁大学子在陆续返校的同时正热火朝天地在群里讨论回校后想做的事情,在关心正常上课秩序恢复的同时,校园音乐红剧、美术展等校园文化品牌也成为师生关心的话题。

    “艺术,有无可比拟的感染力,一部剧、一次艺术展演就是一次红色爱党爱国的洗礼。”宁波大学党委书记薛维海说,“高校思政课是一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对高校‘新时代教育三问’的最好回答。文化的教育方式更容易在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春风化雨:校园音乐剧传承正能量

    在宁波大学,传播正能量的音乐剧经常上演,已成为一种催人奋进的校园文化。

    一本建党时期的珍贵党章,两代人守护初心震撼灵魂的故事,一批青年无产者的政治觉醒……第二批主题教育在宁波大学深入开展期间,一部红色的文艺作品——原创音乐剧《初心晨启·宣言》在宁波大学连续5次登上舞台,观众场场爆满,宁波大学7000多名党员都受到了一次深刻、震撼、感人的红色洗礼。该剧触及师生灵魂,让人感悟初心使命,让校园浸润在红色文化中。

    “‘声磊落,士拼搏,百死为家国;宣言朗朗,但出我口,永在心头!’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当下,重温《初心晨启·宣言》的歌词,会更有感触,倍添力量。”宁波大学不少师生这样说。

    《初心晨启·宣言》是由宁波大学“红色文艺轻骑队”创作的一部音乐剧作品,讲述了一个两代人守护初心的故事:在上世纪20年代初,宁波人李四前往上海打工,在一次罢工运动中结识了同乡张人亚,并来到张人亚的金银铺做学徒。在与张人亚等同志共事的过程中,逐渐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音乐剧也生动再现了革命战士张人亚誓死守护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共产党宣言》等党的早期重要文献的感人故事,呈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以共产主义为信仰、以家国为使命的拳拳之心。

    这部作品也曾走进嘉兴南湖、军营、革命老区、农村礼堂等地为当地民众演出,累计受众超过10万人。

    “看哭了,张人亚同志用生命守护党章的故事令人感动,他身上有着那个时代革命者特有的气质——坚定、勇毅!”宁波大学2018级学生周囡动情评价:“这种毫无畏惧、勇担使命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也给予我们前行的力量。”

    “我们身处这个伟大的时代,就不能辜负这个时代。我们要在师生中引发共鸣,找到共同的时代底色。”音乐剧的制作人、宁波大学教授梁卿说。

    据了解,30多名参与红色原创音乐剧演出的同学,集体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在宁波大学,红剧可不止《初心晨启·宣言》。2017年10月,“红色文艺轻骑队”在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中共宁波市委宣传部、宁波大学党委宣传部等部门的专项扶持下,创演了原创音乐剧《牵手》。《牵手》先后演出24场,场场爆满,并受北京市西城区文委、北京天桥演艺联盟等多家单位的邀请赴京参加“第三届北京天桥音乐剧展演季”。而2018年根据歌剧《江姐》改编的小型音乐剧《红旗颂·江姐》,宁大学子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将短剧送到了宁波周宿渡、黄鹂、丹凤等五个街道社区,得到群众高度赞誉。2019年1月,由原创音乐剧《牵手》《初心晨启·宣言》音乐选段采撷组成的《“不忘初心”组歌》,入选2019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以习总书记给横坎头村回信为创作源头、诗人朱志坚作词、梁卿教授作曲的歌曲《春天的来信》,迄今MV点击量超过30余万次。

    涓涓细流:美育题材引领正面成长

    除了原创音乐剧,美育融入思政的教育模式深深在宁波大学扎根。

    “我们与当地村民一起分享艺术、创造艺术,也让我们切身体会到了艺术来源生活,来源于群众。”宁波大学潘天寿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18级美术学(师范)专业学生孙婧通过参加“艺术走进农村文化大礼堂”公益行动,写春联、画年画、文艺演出等活动后说:“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聚焦美丽乡村建设, 用艺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我们艺术青年责无旁贷的时代使命。”

    据了解,宁波大学潘天寿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始终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积极服务于美丽乡村建设,用艺术振兴乡村建设,将美育融入到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纯洁的人格,强化新时代大学生的宗旨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该学院依托独角兽新媒体公益艺术工作室,每年春节前组织师生走进农村文化大礼堂。该院美术系主任马善程老师介绍说:“我们立足时代和社会需求,承担着新时代的审美普及和心灵教育的重任,积极践行‘美育+思政’的育人理念,发现美、弘扬美,深入对接地方服务,策划培育了‘美育下乡’‘ 红色学术’等品牌活动,多方位展示思政育人成果,让同学们从审美知识的获取拓展到‘大美’意识的树立,并以开放的视野、包容的态度,多维融合,敢于担当,成为未来具有家国情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据悉,该学院还在宁波市鄞州区东吴镇,组织开展“艺泽东吴”宁波大学潘天寿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教师美术作品展、“潘艺山房”揭牌仪式暨美语天童——周至禹、徐仲偶教授艺术作品展,开展了以《高校美术与美丽乡村建设》《“当代”语境下的艺术创作》《综合性大学的艺术生态、教学问题及其对策》等为主题的校地交流活动。学院还在宁波宁海县桥头胡街道,成立教学实践基地暨“名师工作室”,积极参与双林、龙储等村庄的旧村改造和美丽庭院设计,共同筹划黄墩艺社“归来”美术作品展,为桥头胡艺术振兴乡村作出了积极贡献。学院还组织师生参加宁海县艺术振兴乡村校地协同2019暑期融合设计(宁海)行动,共组织6支队伍参加此次活动。潘天寿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徐仲偶教授说:“艺术能够涵育美感、陶冶身心,我们开展的一系列美育下乡活动,既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加深认识社会,改变同学们对生活的认识,培养同学们服务人民的情怀,同时也让他们在艺术、设计领域的聪明才智得到更好的锻炼,将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社会,让他们的成长更有根基。”

    同时,宁波大学学生表演的《马灯谣》曾在中央电视台《五月的鲜花——我们的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文艺汇演上精彩亮相。该校音乐学院合唱团则用青春的歌声唱响主旋律,2018年获得教育部主办的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声乐一等奖,浙江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同时作为全国4支受邀合唱团之一亮相东方卫视直播的闭幕式。合唱团指挥、宁大音乐学院老师薛楠认为:“校园文化是一种强大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力量,参与其中的每位教师、每个孩子在各自的文化建设中,都能得到正面的引领和成长。”

    宁波大学还重视发展校园话剧。通过培育白桦林话剧社、霁云剧社等社团,组织校园话剧节,编导“宁波帮”题材话剧《四明公所》《月明甬江畔》等,表达反帝反封建的主题,抒发爱国主义情怀,在校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年来,宁波大学坚持以明德引领,组织开展了110余场戏剧演出,连续8年举办宁波大学校园话剧节,覆盖学生人群10万余人次,承担起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

    文化自信:以文育人夯实德育根基

    “总书记指出高等教育要立德树人,‘美育思政+音乐剧’就是我们的一次文化育人的尝试。它是对总书记‘新时代教育三问’的一个回答。”宁波大学党委副书记冯志敏说。

    据了解,《“美育思政+音乐剧”的文化品牌建设》是宁波大学近年来投入力量大、渗透范围广、建设成果实的高校思想引领工作实践项目。宁大为此组建了宁波大学“红色文艺轻骑队”与宁波大学“白鹭林音乐剧社”,以“政府出资扶持+社会资源融合+高校师生保障”的模式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革命历史题材戏剧的创作和排演,对于青年的价值观、美学观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和影响作用。”冯志敏认为,高校思想引领工作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引导、激励学生,以提升大学生自我觉知、政治信仰,塑造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实践活动。而美育是培养人接受、融入、欣赏、创造美的教育体系,教育目的是提高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辨别、创造力。思想政治引领与美育虽然在教育方法和途径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二者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通过一定的教育载体实现人的心灵美化、思想顿悟。“通过本项目的实践与推进,我们发现融入美育教育理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鲜活、生动的形象和灵魂,使理论教化变得不那么枯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实效,提升了大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弥补了思想政治教育抽象化的不足,从而巩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早在2005 年,宁波大学就调整并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经过15年的发展,最终形成了“一核两翼三协同”文化育人机制。该机制对校园文化育人体系进行了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使得学生能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爱国情怀、具备美好心灵、拥有综合素质并实现全面发展。

    “彰显文化自信、凝聚奋进力量,让中国精神成为新时代高校文艺的灵魂。”薛维海认为,高校在立德树人教育实践活动中应充分认识文化对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重要意义,强化“以文育人”教育理念,切实提升思想引领的实效性。

    (作者系宁波大学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

张真柱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06月11日 05 版

“云思政”短板如何补
宁波大学:美育+思政探索春风化雨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