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0年06月24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发射前“按下暂停键”的背后

——专访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副总设计师李聃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06月24日   08 版)

    李聃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供图

    在经历一次“发射推迟”的波折后,中国北斗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终于迎来曙光,6月23日9时43分,我国第55颗北斗卫星即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至此,我国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完成。

    身处发射现场的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副总设计师李聃长松了一口气,他告诉记者,“这次飞行任务经历了波折,面对突如其来的困难和挑战,中国航天人再一次用严谨求实和执着坚守,迎来了‘北斗收官’任务的胜利。”

    任务成功后,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李聃,他向记者讲述了北斗组网收官发射前“按下暂停键”背后的故事。

    6月15日,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对外发布消息称,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窗口定为6月16日10时11分至10时50分,瞄准窗口前沿实施发射。

    次日一早,人们等来的却是“发射任务推迟”的消息:发射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临射前测试过程中,发现产品技术问题,发射任务推迟,发射时间待定。

    这一天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据李聃回忆,6月15日晚,发射队正在进行负12小时射前功能检查,这时,技术人员突然发现一个技术问题。

    “这个问题导致压力数据低于设计指标要求,随即发射队进行了问题排查工作,并且在短时间内就找到了故障点。”李聃说。

    按照他的讲述,虽然经过技术排故,指标已经恢复正常,但是在发射前航天人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不带疑点加注”“不带隐患上天”,因此,北斗工程指挥部针对这个技术问题,进行了慎重研究,经过讨论决定推迟此次发射。

    随后,“发射任务推迟”的消息对外公布。

    在被问到为何敢在这么一个举国关注的发射任务面前按下“暂停键”时,李聃说:“在果断决策的背后,说没有压力是骗人的。”

    他告诉记者,这次发射是北斗全球导航工程最后一步的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是北斗系统建设全面完成的标志之一,“指挥部之所以作出‘暂停发射’‘推迟任务’这样的决定,是尊重科学、坚持原则的结果”。

    李聃透露,虽然北斗工程指挥部最后的决定只有“推迟发射”4个字,背后的工作却需要多个部门的协作才能完成——

    在问题出现后,李聃所在的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连夜组织相关单位在北京进行了问题复现,并进行了前后方的结果比对,证明了问题发生的基理,为6月18日归零评审会的举行打下了基础。

    由于已进入发射前负12小时流程,火箭常规动力系统已完成燃料加注,火箭发射队也在当天启动了贮箱压力检测工作。

    任务发射所在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则在最短时间内拿出了常规推进剂泄回方案,并对常规推进剂泄出与再加注风险进行了分析。

    李聃说,在完成归零工作后,发射队投入到了新一轮发射准备中,在各部门的协同配合下,6月22日,技术人员进行了常规燃料的加注工作,并在6月23日顺利完成了火箭发射前的准备工作。

    “之所以提到这么多部门的工作,是因为大力协同、集智攻关,是中国航天的优良传统,如果没有多部门的协作发射队无法这么快完成归零工作,没有工程全线上下大力协同,我们也无法取得现在的成绩。”李聃说。

    事实上,早在我国长征三号甲发射第十颗北斗导航卫星时,李聃所在的发射队就提出了“为了金牌火箭荣誉而战”的口号,而这个口号伴随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延续至今。

    据李聃介绍,曾经在多年前一次北斗工程发射任务时,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周边雷电交加、暴雨如注,当时大家心里对能否按时发射都没有肯定的答案。

    最后,任务指挥部根据气象部门给出的专业意见,同意按原计划发射,最终任务成功,创造了恶劣气象条件下中国航天发射的新纪录。

    至今,李聃所在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的主办公楼上,仍悬挂着“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16个字。

    “对航天人来说,每成功一次,就会增加一分荣誉,而一次失败,就足以将以往的荣誉清零。对我们来说,事业的成就感最终体现在荣誉的累积,追求成功就是为荣誉而战。”李聃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06月24日 08 版

中国北斗突围之路
发射前“按下暂停键”的背后
收官之星有何不同